1 / 9
文档名称:

浅析农村婚俗礼仪的文化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农村婚俗礼仪的文化思想.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1/1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农村婚俗礼仪的文化思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农村婚俗礼仪的文化思想
“婚俗”,或者称为婚姻****俗,婚姻****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被某一特定地区的人们反复运用、遵循的关于婚姻家庭的非正式的规则。婚礼仪式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婚姻文化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文化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婚俗礼仪与喜庆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二者就是一个紧密的结合体。《诗经?关雎》记载:“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婚礼场面。《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表现了庄姜陪嫁队伍的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唱出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福。“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主张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儒家三礼之一的《仪礼》中《士昏礼》就详细记载了完整的婚礼步骤。婚嫁是人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无论古今,人们都毫不吝啬将最美好喜庆的物事和言语赋予婚礼。

桐城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雄踞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就孕育生长于此。桐城人历来崇文重教,一场男婚女嫁之事,往往会操办得热热闹闹,文化意蕴很浓厚。
一、桐城传统婚俗的程序
《尔雅?释亲》称“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古代称举办婚礼为结缡、合卺。俗称结亲、成亲、成婚、完婚、合婚、圆房等。《礼记?昏义》规定婚姻必履行六道程序:“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旧时,桐城民间婚嫁很是讲究的,一般先是媒妁提亲,接着议嫁,然后男方登门求婚,交换庚帖,双方中意了,就会有订婚、迎娶、回门等一些过程。
1、托媒提亲
俗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最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所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显然在《诗经》年代就有了男方请人向女方提亲的****俗。在桐城,男方请媒人至女方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去女方家求婚。桐城派文人及世家大族为子女择偶,重门当户对。首为书香门第,次为官宦之家。男子重功名,女子重妇德。一些名门重族,大都喜结中表联姻的“亲上亲”和互为婚嫁的“回头亲”。

2、请期
俗称提日子、送日子。《氓》中的“秋以为期”就是将婚期定在秋天,这是女方定的日子。在桐城,男方送上聘礼后,将迎娶吉日书于红纸上,请媒人送至女方家,如女方应允。便写上“吉期”照此,恭贺双喜”,示婚期已定,若女方认为次日不佳,则告诉男方另择佳日。
3、过礼
结婚前二、三天,男方备好礼品送往女家。礼箱一般为四抬:一抬鸡、肉、鱼120斤,鸡蛋100只。谓“白子蛋”。二抬用糯米饭做成方块,用红丝青梅点缀成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图案,图案上再置糯米饭团,谓之“天圆地方”;另装100只饼子,100个鸡蛋,以祈早生贵子。三抬为两对大饼子,两坛酒,9个染成紫红色的熟鸡蛋和13个生鸡蛋,取“鸳鸯饼”、“好合久”及“九子十三孙”之意。四抬为新娘衣服,有8至20套不等,以及各种金银首饰,外加两只装有艾叶和锡锭的顺遂袋,取“爱媳”、“顺心”之意。所有礼箱骑缝均贴上“苏才郭福”、“五子登科”等红字。女方常回赠女方衣帽鞋袜,文人之家增加文房四宝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