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斯福经济政策评价
小组成员:孙善德祝亚宁
祝明侠高颂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目录结构
1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评价
2
三、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遗产
3
Logo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弊端,宣告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
在此背景下,一种反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的、着重主张以扩大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罗斯福“新政”即是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较为成功的一次探索和实践。
Logo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罗斯福“新政”的目标和内容
(1)新政的目标
新政的主要目标包括:
①恢复陷入大萧条的经济;
②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
③限制垄断资本的某些弊端。
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提倡国家调控,主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Logo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新政的主要内容
领域
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
目标
金融
《紧急银行法》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成立联邦储备银行。
解决货币饥荒监管银行,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农业
《农业调整法》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剩余的产品由政府收购、部分销毁或暂存仓库。
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
工业
《全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量等规则;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剩;缓解劳资矛盾,扩大内需。
社会福利和就业
《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共同工程,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水利工程等。
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保护环境。
Logo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评价
Diagram
2
Diagram
2
1、对具体政策的评价
(1)银行金融业
颁布《紧急银行法》,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体现了罗斯福注重客观而不墨守教条的智慧与勇气。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3/4)重新开业;另一方面,却是以货币供应量的进一步下降为代价的。
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美元贬值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地促进美国国内公共工程事业的发展。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推迟了他们的经济复兴。
Logo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评价
Diagram
2
Diagram
2
1、对具体政策的评价
(2)农业
“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
农业管理方案和价格补贴满足了土地所有者的需要,却牺牲了消费者甚至低收入农业工人的利益。
政府对农业提供大量的贷款和补贴,这一方面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使得农民的生产独立性下降了。
尽管很多学者认为,对农产品定价超过了市场均衡价格,是将过多的资源浪费在农业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支持了美国的出口,优化了美国的国际收支,并且供养了大批美国人。
Logo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评价
Diagram
2
Diagram
2
1、对具体政策的评价
(3)工业
“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际效果其实十分有限。其目的是希望带来生产的提高和就业的扩大,但实际上却减少了竞争,降低了总产量,反而抑制了生产。大垄断集团彼此瓜分市场和提高工业品价格,扩大了他们对工业的控制权。
《全国劳工关系法》将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组织起来,赋予工会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权力,开创了美国劳工-企业主关系的新局面。
“新政”没有改变美国的工业结构。
Logo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评价
Diagram
2
Diagram
2
1、对具体政策的评价
(4)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颁布《社会保险法》,并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
公共工程建设局花费巨额开支扩充的军备,对日后扭转太平洋战争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资源保护队不仅扩大了就业,修整了基本设施,还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