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ppt.ppt

格式:ppt   大小:41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ppt.ppt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7/11/16 文件大小:4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5课“和同为一家”
【内容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但对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问题时注意层层推进。
学生对唐初周边少数民族的地名、人名、族名包括读音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
(新课学****br/> 提问:唐朝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指导学生看图“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注意引导学生读准音,了解该少数民族所在的大体方位。本节课重点介绍突厥、吐蕃、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导入第一目。 第一目“天可汗”的学****主要是以学生先自主学****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完成。在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使问题一一解决。(题目如下)
一、天可汗(读读想想)
1. 唐朝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唐朝为什么要用突厥贵族而不用汉人进行管理?
2. 解释“天可汗”的含义,“天可汗”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在回答第2题时,引用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