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鼠标 2023/6/21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评论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鲁淑华[摘要]现在,世界上许多的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推动。纵观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在分析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加强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政策建议一、我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实****基地和员工培训(一)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从全社会来看,尚等方面,忽略了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人才培养的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在岗培训实践。而不少企业对市场经济观念认识不够,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研发新重眼前利益而非视长远发展,重实际生产而非开发研产品、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技术创新时,主要还是依靠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开发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自身力量,合作的力度明显不够。而种种迹象表明产要性。企业在与高校进行合作时,也只是把重点放在学研合作的力度不够,出现了脱节现象。从根本上来那些时间短、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上,而不愿意投资那说,这主要是因为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些时间长、耗资大,需要长期开发研究的项目。也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合作机制。首先,在政府职能不少的企业对“学”、“研”单位的科技能力持怀疑态方面,未出台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相应配套政策,对产度,对如何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缺乏长远的考虑,更不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基地和产业化愿意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47项目未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和引导。其(四)产学研合作缺少资金支持与投资渠道次,中介市场不发达,从事技术服务和具有相应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企业,能力的中介组织缺乏,致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对技术活动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产学研合作的项间的沟通渠道较少。目规模偏小,技术开发水平偏低,最终影响了产学研(二)产学研合作各方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合作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使得合作项目的引导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是合作的龙头,学校和带动作用不明显。缺少资金支持与投资渠道成了产和研究机构是支撑,运行机制是关键。但是,产学研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障碍。企业缺乏科技与开发资金,合作各方对此没有明显的认识,责任不明确。其一,高校缺乏科研资金,合作项目的资金也主要来源于企就目前来看,企业仍未成为合作过程中的决策主体、业自筹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从有限的资金中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拿出一部分来进行研究开发,无疑是比较困难,而用工作重心没有落到企业。其二,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于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的资金就更少。支撑,是创新的源头、人才的基地。高校的主要职能(五)高校产学研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的领导体制影响着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顺利开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展。一方面产学研合作的各方都有自己的政府主管部其三,政府主管部门还未能认识其在职能转变中的地门,政府各职能部门希望推进产学研合作,但是又不位,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和提供的平台都想放弃自己所属基层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经贸系显不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科技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不尽相同,各部(三)产业部门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阻碍了门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来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推进发展,这样的政府领导体系的分割有时会给产学研合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不少的企业在寻求合作作带来阻力。同时,长期以来,在计划体制的影响下,伙伴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名校、名专业,对一些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到位,对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与非名校弃之不顾。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停留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产学研合作的规定大多依附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实践和研究”(项目编号:0622033)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鲁淑华,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44)2011年第1期(综合研究)于其它方面的法规。因此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发生利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照顾彼此关切,增加合益与权益纠纷时,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影响了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三)经济调控,促进高等教育与企业结合(六)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对科技成果的首先,可在科技计划上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作为重二次转化不够要的目标,在资助机制上向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倾企业对科技成果的二次创新不足也是产学研合作斜,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目前,企业并没有***才和资产流动,开展技术转让,共建研究开发机构、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主体,许多企业仅依赖于引进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联合开发,联合培养先进技术,不重视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其次,充分发挥信贷对企自主研发投入少,研发队伍薄弱是当前企业在自主创新业的调控作用,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提供低息贷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在很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科技创新。第三,建立产学大程度上与企业在成果转化各阶段的人才配置、工艺技研结合风险资助基金,对产学研结合创新开发和中试术开发以及对高校成果进行再创新等密切相关。提供补贴,分担产学研结合创新风险,鼓励和引导高二、对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产学研合(四)加大产学研合作资金的投入和引导作软环境这里的投入不仅指政府财政投入,还包括高校自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十身的资金投入。政府的投入应该是引导性的,关键是分必要的。首先,建立符合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法规体要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系,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切实重视研究解决用,做到持续积累、进退主动、保值增值,并不断增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投或转投。为此,应整合各类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以、、新的引导方式和方法,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资助(如贷款贴息配合资金)借贷等方式,给产学证,创造有力的法律保障环境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服务研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体系。其次,要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结合产策来指导投资方向。还可以采取股权方式,以市场化48学研合作的实际情况,建立法律契约事务服务机构和技筹集、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建立产学研结合产业投资术转让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并强化管理,加强高校与基金(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困难,完善融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畅通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再次,资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建立人才流动体制,允许科技人员在高等院校、科院机(五)开拓国际产学研合作的新渠道,提高高校构和企业之间兼职兼薪,实现科技人才跨学科、跨行国际竞争力业、跨区域流动无障碍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产首先,采用政策引导等措施,大胆实践新做法,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一是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政策,开拓国际合作的新渠道。高校要积极联合国内外的科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力度,通过科研力量,积极争取参与到国际性大科学项目中,加强技计划有针对性地支持产学研合作活动。二是促进产学同国外境外公司级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开发合作,以配研合作的税收政策。三是促进人员之间的流动。合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开放办学的实践中,提升(二)明确定位,加快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运行机制高校的办学水平。其次,加强高校与跨国公司研发部要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门的合作研究鼓励建立战略技术联盟,掌握最新的产企业为主体,高校主动结合,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业动态,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增加知识存量,实现的,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四位一体的新型产学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模式和可进可退的运行机制。首先,政府应从全局、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站在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各自局部利益之上的战略角度,制参考文献: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1]孙福全,王伟光,陈宝明等著产学研合作创新:.转变过去政府直接参与的模式,积极引导,以激励和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M].鼓励三方合作。其次,可将产学研结合纳入企业和高社,2008..[J].[2]校考核体系。在企业评价、高校及相关教师考核体系江海,马强重构适合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科技管理究,2004,(5).中,把产学研合作进行的科技创新、专利的拥有及每[3].年从企业得到多少资金支持作为重要内容。第三,高王锋,颜弘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科技创业,2008,()校和企业等要进一步提高“产学研联合作为技术创新[J].,是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重要手段”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责任编辑:雷艳萍]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的现实情况下,产学研结合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