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腹痛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
、辨证及诊断要点、。
、大体范围、预防护理。
概述
一、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病名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
(二)辨证论治
仲景论述全面,辨证、用药,开创先河。
《金匮要略·腹满》:“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者黄自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
《血证论》中曰: “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
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三、范围
1、腹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内科腹痛常见于西医学
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激惹综合征、
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
,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2、凡外科、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中的痢疾、积聚等出现的腹痛
应参考相关科目及本书有关章节。
二、证候特征
: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又可分为脐腹、小腹、少腹。
:
隐痛、胀痛、冷痛、灼痛、绞痛、刺痛
特点:
外无胀大之形,触之腹壁柔软,压之痛剧,但无反跳痛,其痛可无持续性,亦可时缓时急,或常反复发作,疼痛发作或加重。
:
饮食、情志、受凉、劳累、天气。
:饮食、大便失常。
! 腹痛常牵挚其他部位作痛,其痛或固定不移,或走窜不定。
病因病机
一、病因
3、情志失调
六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
(1)伤于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
(2)伤于暑热
寒邪不解,郁而化热传导失职
湿热壅滞腑气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