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京津沪渝会展产业比较分析
摘要:近年来,京津沪渝四市的会展产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全国会展业的发展。四市政府均制定相应的会展业发展计划,支持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会展业发展新格局。本文立足于京津沪渝四市会展产业的发展比较,拟在对京津沪渝四市会展产业发展现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京津沪渝会展产业比较
我国会展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近四十年问不断成长,会展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场馆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带动各项产业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推动力。
京、津、沪、渝是我国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四个城市,北京、天津地处华北,是环渤海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国际化都市、长三角的经济中心;重庆地处西南,位于长江上游,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文章立足于京津沪渝的产业规模和结构、产业集群等要素,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四市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探究城市会展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此作为经验借鉴。
一、京津沪渝会展产业规模比较
(一)会展产业规模比较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发布的《2015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在2015年度我国办展数量和面积前十的城市中位列榜首,合计办展749场,展览面积1511万平米;重庆排名大幅上升,位列第三,办展749场,展览面积达702万平米;北京排名第四,办展415场,;天津排名第五,办展260场,展出面积346万平米。(见图1)
(二)会展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
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年均增速18%,达到了高于(3DP的倍增式增长速度。
天津市会展产业值近五年的平均增幅均超过的20%,并保持增长的趋势。
上海国家展览中心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同年上海的展出面积猛增230多万平方米,达到1599多万平方米,超过了北京和广州的总和。相比上年,展览减少20场,。
2016年重庆异军突起,会展行业发展迅速。全年共举办了597个展览、会议活动,与上年相比增长-%:,%。
二、京津沪渝会展产业结构比较
(一)主导产业比较
北京的会展产业起步甚早,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愈发成熟,并且在承办展会方面成果显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北京市政府力求打造国际会展城市,提出重点支持会展业的发展。
天津会展业肩负着带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受限于第三产业不足,因而政府主导将是天津会展业近年发展的主要形式。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要,此举将促进天津的第三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品牌化升级,改善会展业受服务业制约的现状。
上海作为国内会展业产生和发展较早的城市,已成为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行业标杆。诸多优越条件使得上海的会展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展产业链,维持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机制。
重庆是我国最为年轻的省级直辖市,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经济重心,近年会展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了减量、提质、增收的新趋势,但还存在着缺乏自主特色、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弊端,导致投入产出比不足,资源未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