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新驱动精彩人生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发射场顺利升空,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为我国的探月工程、国际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空间领域将逐步形成由地基通信、近地卫星、月球中继、月球接入网、火星中继、火星接入网等构成的深空网络。随着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深空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将会大幅度增长,且会存在大量数据交互需求。另外,由于深空探测器的造价昂贵,使得深空信道的带宽资源尤为重要。那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怎样提高深空数据传输效率就摆在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面前。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胜利,正是一个在无线通信领域默默耕耘十余载,并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科学家。
说话简单干练,声音柔和,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自嘲是IT界的资深“码农”,这就是张胜利。从首先提出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并将研究方向拓展到无线通信基础理论、无线网络设计与分析、无线通信系统样机开发等领域的香港中文大学年轻才俊,到如今已在
IEEE JSAC等多个国际杂志与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3000次,并主持“973”项目青年科学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项目的科学家,张胜利的人生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独辟蹊径自成才
作为学霸,张胜利的求学之路可谓一帆风顺。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打下了扎实的计算机通信基础。2002年本科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急于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是选择保送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读研时,他跟着导师做了大量关于无线通信领域物理层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硕士毕业临近时,他原本可以凭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金字招牌,再加上自己的理论水平不错,编码能力很好,到大公司里从事程序开发工作,安安心心地当个“码农”,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上小康生活。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状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张胜利努力调整自我,积极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但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他以前导师的研究内容差别太大。隔行如隔山,他在硕士期间做了大量无线通信物理层方面的工作,而博士导师做的是无线局域网,这让他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研究。确定不了研究课题对读博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他的心里仿佛一直悬着一块大石头。
于是,张胜利如饥似渴地汲取无线局域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桌和宿舍的电脑都见证了他伏案苦读的身影。不仅如此,他还选修了众多研究生课程,其中一门叫做网络编码。通过深入的学习,他知道了网络编码是通过网络层有限域信号叠加来实现的,而无线通信的电磁波具有叠加的属性。于是,将网络编码和无线电磁波叠加属性结合的想法涌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基于双向中继信道的例子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导师,虽然导师觉得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但是非常新颖,意义也很大,因此鼓励并支持他深入研究。他们给自己的新研究取名为物理层网络编码(简称PNC),从此也开辟了导师课题组的一个新方向。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注定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张胜利却不一样,他是思想和行动的“双巨人”,所以他才成就了不一样的自我。他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