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海丝路上的技术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丝路上的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丝路上的技术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丝路上的技术指南
“海不扬波”,是古人出海时的美好愿望,但也是奢望。
海上丝绸之路,自打探索阶段起,就充满艰辛。东晋僧人法显在西行求法返途中感叹:“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但正是在上千年摸索中,人们观日月星辰,测洋流方向,口传心授经验,抄印描摹方位图,渐渐积累起扬帆海上的技术资本,增添了海上探索与航行的勇气。
时至今日,“大海弥漫”依旧,今人早已不用只靠观日月来辨东西。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的舵手们正在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指引方向。科技分享,让勇气沿着丝路传递。
从顺风相送到过洋牵星
成书于16世纪的《顺风相送》是一本记录中国古人航海路线、航海经验与山川地形的手抄古籍。其中记载了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航海技术:“永乐元年,(郑和)奉差前往西洋等国开诏,累次较正针路,牵星图样……取选能谙针深浅更筹,能观牵星山屿,探打水色浅深之人在船……必不误也。”
当时“必不误”的航海技术,依赖的是前人总结出的海上地理和星斗方位图样,而船上有精通这些航海方位的舟师负责导航。文中提到的“牵星”,正是当时的导航技术“牵星术”。
牵星术的核心是“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这是确保航行安全的秘笈。天文学家李启斌曾把“牵星术”总结为,观测星辰仰角以判断船舶南北相对位置的方法。
明代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有详细的《郑和航海图》,其中包括4幅通过星辰方位和高度来确定航海方位的“过洋牵星图”,主要用于两条航线:一是从苏门答腊横渡孟加拉湾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航线,二是从锡兰横渡阿拉伯海到波斯湾航线。
专家认为,这足以证明在郑和航海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牵星术”就已在远洋航行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远洋航行最远可达东非海岸,指南针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成为“牵星术”等天文导航的补充。北宋地理学家朱??在海上交通贸易的笔记体著作《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从罗盘指路到北斗导航
牵星术和指南针可谓中国古人带给世界航海天文领域的两大发明,而两者的结合普遍被后人称作“航海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中华文明从不吝于分享经验与技术。中国古人在涉险航行后不仅总结各种方法、技术、文献,更把这些成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各国分享。这直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造船、纺织、营造等更多技术扩散至世界各地。
据《十七世纪暹罗外交档案》记载,定居暹罗(今泰国)并从事航海工作的华人为推动暹罗的航运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679年时,暹罗的远航船只基本由华人聚资建造,使用的完全是中国技术。当时暹罗载,公元1724年暹罗遣使来华,“其来船梢目九十六人,本系汉人”。指南针技术也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海上航行都离不开航海罗盘。
曾经,北斗星是牵星术中用于定南北方位的重要参照。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全球越来越多航海者指引方向。在地球上空,23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卫星正日夜不停运转,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以及欧洲伽利略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古代丝路把很多中国技术传到其他地区。现在,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