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语言“转译”.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转译”.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转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言“转译”
[摘要]儿童在生活与学****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的“转译”,使儿童的这些“自发概念”为同伴所感知、所理解,并使之逐渐科学化。教学是一个独特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语言的“转译”入手,让儿童的“自发概念”被激发,生成系统化概念;“自发概念”被唤醒,进入抽象化理解;“自发概念”被进化,开启可视化模式,从而助力儿童“自发概念”科学化。
[关键词]语言转译;自发概念;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9-03
每个儿童在首次接触一个新知时,都会有自己的数学认识,会从整体上对思维对象进行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假设、猜想或判断,虽然采取了“跳跃式”的思维形式,却常能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认识可称为“自发概念”。儿童会运用自身的语言或者不规范、不完整的数学语言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自发概念”,在此基础上,受变化着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认知的影响,一些“自发概念”会成功转型为科学概念。作为教师,教学时应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从语言的转译入手,让儿童在语言的转译过程中逐步能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及所思,从而催生他们的“自发概念”,为儿童“自发概念”的科学化而助力。

一、儿童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译”:“自发概念”被激发,生成系统化概念
“自发概念”的形成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灵感和顿悟,更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能触及知识的本质。在儿童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译”中,教师可把儿童“自发概念”中的“火花”放大,并引导他们将其运用于认识新事物,通过将知识系统化,生成科学概念。维科斯基说过:“系统化的萌芽首先是通过儿童与科学概念的接触而进入他的心灵的,然后再被转移到日常概念,从而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只有当概念成为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时,它才能隶属于意识并被有意地控制。概念是否具有系统性,是“自发概念”成功过渡成科学概念的标志。
:语言系统化
:比对系统化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中的“巧算法”:在计算一个数与
15相乘时,有一种简便的算法――“加半添0”法,如计算24×15,先用24的一半(即12)与24相加,得36;再在36的末尾添0,得360,这个得数即是24×15的积。
学生对于这一简便算法很感兴趣,他们尝试用“加半添0”法计算了26×15、32×15、48×15……发现计算非常简便,随即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是否跟15这个数有关系?至此,学生已经产生了猜想的“火花”,教师随即放大这一“火花”,并唤醒学生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
师:计算到这里你能发现什么?
……
(让学生笔算26×15、32×15、48×15,并与“加半添0”法进行比对。)
师:现在你会解释一个数与15相乘时为什么可以用“加半添0”法计算了吗?
……
经验唤醒和适当比对,使儿童的“自我概念”被激发:“添0”就是乘10,再“加半”就是加上5个这样的数,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先“加半”再“添0”。当学生学会自我表述这一方法时,“加半添0”的概念才能被他们所接受,进而系统化。
二、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译”:“自发概念”被唤醒,进入抽象化理解
符号语言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