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7/11/1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摘要]“破窗理论”一经提出就饱受争议,很多学者认为“破窗理论”是正确的,即打破窗户玻璃(或者各种灾害)会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破窗理论”是错误的,应为“破窗谬论”,即打破窗户玻璃(或者各种灾害)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只会降低当事人的生活水平。文章结合凯恩斯消费函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打破窗户玻璃的确会提高国民收入,但提高的幅度并没有“破窗理论”所宣称的那么大。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打破窗户玻璃后,当事人、相关商家及全社会的损益情况。
[关键词]破窗理论;破窗谬论;消费;国民收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43
1背景
“破窗理论”最初是由19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文中作为批判的对象而提出。发展到今天,该理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领域中颇具影响和争议的一个理论,巴斯夏在文中介绍了一位名叫詹姆斯的店主,他的儿子不小心砸坏了家里的一扇窗户玻璃(假定这块玻璃价值6法郎),由此引发了讨论。
第一种观点被称为“破窗理论”,该观点认为:由于詹姆斯店主需要购买新的玻璃,那么这个事故就给玻璃店带来了6法郎的收入,玻璃店将6法郎收入中的一部分去买别的商家的东西,别的商家的收入也会增加,别的商家又会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拿到其他商家那里去购买东西,由此,购买活动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打破窗户玻璃会使国民收入增长{6
×[1/(1-MPC)]}法郎,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第二种观点被称为“破窗谬论”,该观点认为:詹姆斯店主由于购买新的玻璃而花费了6法郎,那么他就不能用这6法郎办其他的事了。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其他的事,例如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买一本新书。现在窗户玻璃被打破了,玻璃店的收入增加了6法郎,但如果玻璃没有被打破,那么鞋匠(或其他别的商家)就会增加6法郎的收入,因此,不管窗户玻璃有没有被打破,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打破窗户玻璃并没有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即打破窗户玻璃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量为0法郎。同时,对于詹姆斯店主而言,他由于花了6法郎去弥补玻璃而无法用这6法郎去买新鞋或者其他商品,使他丧失了从新鞋或其他商品中获得效用的机会,假如窗户玻璃没有打破的话,他就可以从新鞋或者其他商品中获得效用了,因此,虽然打破窗户玻璃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量为0法郎,但是打破窗户玻璃却导致了詹姆斯店主的效用下降,丧失了本该享受的新鞋或其他商品。
关于“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2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新思考
“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们的问题是立场都相对极端,即“破窗理论
”认为被打破的窗户玻璃会在乘数效用的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很大程度地增长,“破窗谬论”认为被打破的窗户玻璃不会使国民收入产生任何增长。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本文将结合“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这两种观点,给出本文独立的观点。
我们继续使用巴斯夏列举的案例,只不过在此处将案例稍加完善。我们假设这位名叫詹姆斯的店主,他的可支配收入为Y美元,他的儿子不小心砸坏了家里的一扇窗户玻璃(假定这块玻璃价值X美元)。同时,假定被打破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