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三、反射弧分析与反射时测定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
3、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实验原理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动物和器材
蟾蜍或蛙, 硫酸溶液(%、%、%、1%)、 1%可卡因或普鲁卡因
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ml 或搪瓷杯)、小滤纸(约 1 cm×1 cm)、秒表、纱布。
实验方法与步骤
标本制备: 取一只蟾蜍,毁脑制成脊蟾蜍。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将脊蟾蜍悬挂在铁架台上。
3、反射弧的分析:
(1) 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用手术镊剥净该趾上的皮肤,用硫酸刺激去皮的该趾,记录结果;
(2)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其它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记录结果;
(3) 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结果;
(4) 用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每隔2分钟重复步骤(2),记录加药时间,至屈反射消失,并记录时间。当屈反射刚不能出现时,立即重复步骤(3),每隔2分钟重复一次步骤(3),直至搔扒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
*记录从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搔扒反射消失的时间。
(5)%硫酸溶液中,记录反射时有无变化。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搔扒反射(脊蛙反射)
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把一只青蛙只损坏蛙的大脑,保留完整的脊髓,用沾了低浓度硫酸的纸片涂抹青蛙腹部的皮肤,蛙受到刺激后会用后肢去挠被涂抹的部位。这是由于它的脊髓里也有神经中枢,可以做出反应。
这一反射的全过程为当青蛙的皮肤受酸液刺激后,皮肤上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坐骨神经)传入脊髓。经脊髓处理后沿传出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为混合神经],传至效应器——后肢骨胳肌,于是骨胳肌收缩使青蛙发生屈腿反射。
步骤分析
(3) 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结果:
由于刺激了蛙右侧背部的部分,可见右腿出现搔扒反射,说明坐骨神经中有分布到右腿的传出神经的成份。
步骤分析
(4) 用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每隔2分钟重复步骤(2),记录加药时间,至屈反射消失,并记录时间。当屈反射刚不能出现时,立即重复步骤(3),每隔2分钟重复一次步骤(3),直至搔扒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
*记录从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搔扒反射消失的时间:
在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处滴加普鲁卡因溶液,传入神经先逐渐被麻痹,刺激右脚趾慢慢失去反应。而刺激右侧背部右还有屈腿现象,此时传出神经还未被麻痹。而随时间延长继续添加普鲁卡因,重复刺激背部不再出现骚扒反应,此时传出神经也被麻痹了。
从而证明了坐骨神经是传入和传出神经,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