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19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论辛弃疾农村词
【内容提要】
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
【关键词】辛弃疾;农村词;农民;农村风光;农居生活感受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词,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有629首,其中农村词为14首。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自是因他才华过人,学识渊博,但更和他长期居住农村,接近农民分不开。辛弃疾南归之后,生活和创作的每个阶段,他都写了农村词,特别是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以及自己生活在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弛神往。

一、“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忙碌淳朴自得的农民群象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词在诞生之初,大抵多呈大方自然、隽朗高秀之风,受“花间”影响,步人“艳科”,即便进入鼎盛时代——宋代,连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大家仍不免有“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就是号称“豪放派”之首的苏东坡,也是以抒写婉娈转柔的词为主,农民未曾进人词域。虽然东坡以五首《浣溪沙》,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作,但只是兴之所致,偶尔一为。只有到了辛弃疾手里,农民才真正进入文学阵地,成为或“庄”或“媚”的一分子:老年农民、青年农民、浣纱***、采桑姑娘、顽皮小鬼,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悠闲、他们的乐趣,都成为稼轩词卷中精彩纷呈的画页。
我们且看《清平乐·柳边飞鞚》: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上片写词人夜行柳岸所见的景物:也许是有所思,夜不成寐,出来散散心;也许是喜在心,兴之所致,出门信步而走。天地一片宁静,只有宿鹭在动,尽管夜如白昼,可偏偏鱼虾
“睡着了”,似与鹭鸟逗趣,淡雅疏朗,了了几笔就勾划出乡村美好的夜色景象。下片集中写了一个浣纱***:“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从美好环境到美好人物;从远景到近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舒缓细致地展开。词人先是远远地看到一个身材俏丽的女子在月下浣纱。她偶然抬头。忽然发现河岸上有人在看着她,显得不好意思,连忙笑着背过脸去,收拾东西回家。就在这时,家门前传来了她小孩子的哭声……浣纱***的勤劳、羞涩、朴实与乡村静夜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图画。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美的诱惑。
再看《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纯粹是一幅农家欢乐图:老两口喝了点酒,微醉中却还神清气爽,喋喋不休,情深意长,似乎在品尝知足的生活。大儿子身强力壮忙农活,二儿子心灵手巧织鸡笼,只有小儿子人未长大。偏偏生来一张贪吃嘴,悠然自得地睡在溪头剥莲蓬。一家人和和睦睦,情趣横生,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全篇风格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