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课程(毕业)论文-电影的发展史.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毕业)论文-电影的发展史.doc

上传人:xwbjll1 2017/11/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毕业)论文-电影的发展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究竟发明于何时?说法不一。形象化的变现:从中国的灯影戏、皮影戏到幻灯;《墨经》中“光至景亡”等光学论断以及光影的形成、关系、物像的反应原理等,都可以看作是电影发明的先导。到了19世纪初,电影的发明进入了实质性的探索和试验的阶段。
1889年,爱迪生开始研究电影机。
1894年,爱迪生用点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同年,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列车抢劫”。
1894年底,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第一台比较完美的电影放映机。根据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史实,国际电影界一致公认这一天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拍摄与放映原理
1、视觉暂留: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而视神经的反应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 -,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视觉暂留的发现: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
“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视觉暂留的举例:像在房间里把灯关掉,拿着手电筒快速地旋转,你们会看到一个光环,这也是视觉暂留的一种现象。
电风扇慢速和快速转动时,扇叶的转动使人眼花撩乱,一点儿也看不清楚。而换到中速时,突然发现电扇的转动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扇叶在缓慢地反方向转动!其实电扇的反转现象就是视觉暂留造成的。
当我们欣赏电影时,投影机会在屏幕上每秒钟匀速播放 24 格静止的画面。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感觉到第一格画面还未消失,第二格画面便出现了,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产生逼真的动感。於是屏幕上的影像就好像是连续的。
2、拍摄和放映仪器
拍摄镜头有一个间歇装置,每秒停放各24次。停时快门打开曝光把场景摄入胶片;放时快门关上胶片转动,一个连续5秒的运动,摄影机要拍120次,胶片上有120个画面。依动作顺序,任何两张邻近的画面动作上都有细微的差别,这些胶片的拷贝在放映时,每秒也开闭24次,拷贝上的画面每秒钟在银幕上亮相24次。放映机开时,银幕上出现画面,放映机闭时,银幕上就是暗的,这样一个小时的电影,银幕上暗的时间接近半个小时。然而,没有一个人感觉到明暗的交替,我们所看到的是连续展现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
3、似动现象
如果在银幕上放映一条竖光带,间隔一会儿再闪现一条横光带,这两条光带形成一个90°的角,随着两条光带先后呈现的时间间隔的不同,人的知觉结果也不同。间隔大于1/5秒,人们看到两条相续出现的光条;而间隔小于1/30秒,人们就会觉得两条光同时连续地亮。当间隔在1/15秒时,我们会把它们看成是一条白光在一个直觉范围内作往返运动。这就是“似动现象”,也就是说把本来不动的东西,知觉为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