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两社”联手破解“三农”.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社”联手破解“三农”.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1/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社”联手破解“三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社”联手破解“三农”

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根深蒂固,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前进。为此,中央不断尝试农村改革,努力建设规划中的新农村。
1984年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村的第一次革命,调动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革命,激发了农民的市场积极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非新产物,自1980年代产生以来,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难以跨越,其成长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与难题,很多专业合作社名存实亡。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06年。2006年10月31日,十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很多专家、媒体都断言:有法可依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中央在尝试,地方也在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此时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大放异彩,两社(农村信用联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模式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全省学****的典范,专家、媒体称之为“榆社现象”。


“榆社现象”

“榆社现象”是山西省政府省长助理刘维佳提出来的,他曾先后四次前往榆社调研,对“榆社现象”颇为熟悉。刘维佳属于学者型官员,琢磨农业模式有几十个年头了,他坚信:“好的模式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榆社现象”的成功,刘维佳不是决策者,但是献策者。
2006年11月,刘维佳与省信用联社以及省农业厅领导前往榆社调研。此时榆社县的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毫不相干,各自为政,信用社艰难度日,合作社名存实亡。信用社难在没有业务可做,而合作社的最大难题是缺少启动资金。双方存在联手的可能性,刘维佳以及省信用联社、农业厅建议榆社县采取“两社”合作,并研究了试点的启动工作。“榆社现象”就这样发端了。
刘维佳对“榆社现象”的解释是: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手,关键是双方都能获得好处,农村信用社在增加业务的同时扶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也是双方能持续合作的根本。
追溯源头,“榆社现象”并非“无中生有”。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结合山西农村实际,提出“三千三百惠民工程”,即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000亿,创建1000个省级信用村,重点支持1000个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县域企业,创建300个信用市场,扶持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0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信贷服务。针对此,晋中市执行力度最大,他们提出了“双千双百惠民工程”。
无法追究是什么原因,“也许因为榆社是省级贫困县”县政府工作人员猜测,省委、省政府将“三千三百惠民工程“的试点选在了榆社县。试点形式是“农户加两社”,试点文件的解释是:依托农村信用社熟悉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经验及资金优势,帮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信用社、合作社两轮驱动,解决信用社长期面临的市场生存空间问题,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探索新思路。
榆社县是山西省省级贫困县。,其中农业人口占到了12万,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906元,列晋中市倒数第一。为此,榆社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做了多种尝试,发展过蚕桑、林业、药材、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但因资金制约和无法解决小规模生产带来的问题,见效甚微。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做过尝试,但因无法解决资金、技术、管理问题,最终只是有名无实。
作为农村最基础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诞生已有半个多世纪,一直以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本质上,农村信用社与农村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农业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同时,如果没有农业的需要,农村信用社意味着“失业”。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榆社县农村信用联社长期以来一直是晋中市规模最小、效益最差的一家县联社。2006年虽然是近几年该社新增贷款最多的一年,也仅为2700万元,还不及南方同级县联社一月的贷款额,全年收入仅有1700多万元。
2007年,随着“农户加两社”试点工程的展开,榆社农民收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联社都在巨变。
据榆社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7家发展到102家,注册资金340万元,入社农户1083户,带动和服务农户9930家,占全县农户近30%,预计这些农户今年人均收入可增加30%左右。与过去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是数量的膨胀,关建是这些合作社已经成为真正的农村市场主体,开始循环运行。本刊记者了解到的现状是目前当地农民创建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
与此同时,榆社农村信用联社也不再蹒跚徘徊。据县联社信贷股负责人段国清介绍,上半年各项存款净增10753万元,同期增长42%,占全县金融系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