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汽车产业在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作用
2004-02-10
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亟需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振兴
去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北京现代汽车产量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10位,%,%,。尽管这样,社会上对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仍存有争议。这说明社会大众对北京市工作的关心,也有利于北京市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在是否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个问题上,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相比较,不能脱离北京的历史和现实条件
对于北京市发展汽车制造业,有人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首都比较起来,产业的摊子不应铺得这么大,经济总量也不应这么大。有人认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北京市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和能源都非常稀缺的城市,发展汽车制造业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细分析起来,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比如说,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都,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渥太华等,主要是以政治中心为主,经济规模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些首都城市,比如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俄罗斯的莫斯科等都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当我们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来比较的时候,不能脱离北京的现实条件。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一直是一个以冶金、化工、机械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城市,在此期间,北京也曾发展过一些轻工业的产业,例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洗衣机等,但是都没有成气候。改革开放以后,首钢、石化等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北京市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其他还有像北京内燃机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二汽、北京雪花电冰箱厂、北京牡丹电视机厂等,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但是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和振兴有不尽人意之处。
北京如果仅仅依赖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将不利于缓解北京的就业压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企业改制改革,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再就业,加上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北京市就业的压力日趋严重(见表1)。从表1中可知,从1991年到2001年,%,这说明有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去了,这种变动趋势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第二产业这种变动趋势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按照国际上产业变动的一般趋势来讲,在北京市经济发展处于这种发展阶段的时候,就业变动的趋势应该是第二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规定的标准,1995年人均GNP低于76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766-938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大于等于9386美元的为高收入均GNP约为5100美元)。根据这个标准,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地区。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见表2),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代表第二产业)的就业数量在1980年以前呈上升的趋势,而北京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表2中中等收入,所以,北京在这段时间内,就业水平应该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