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徐成志运用评价杠杠撬动教育潜能
运用评价杠杠撬动教育潜能
---问题模式下的生成性教学评价机制的思考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徐成志
教育即生成,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因此,问题模式下的生成性教学评价就是调动和激发学生潜能的杠杠。教育评价的功能是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我校在课题“问题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生成策略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运用评价杠杠,撬动教学潜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制度规范人,撬动教育的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被评价对象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例如,开学伊始,接班之初,教育者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制定《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小组合作和建设》《寝室室规》《高效课堂评价细则》和《班干部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撬动教育的导向功能。
不同的规则具有相应的导向功能。比如《高效课堂评价细则》的导向作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目标引领人,撬动教育的激励功能
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运用教育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评价的激励作用是分等鉴定的必然结果,它也包括对后进生与个人的督促作用。这是因为在被评价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这种不同的等级会使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不自觉的比较。这对被评价对象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和有力的推动。恰如其分的评价结果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每天小结,每周汇总,每月总结,在星级管理模式下的质疑之星、合作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等星星冉冉升起,群星灿烂,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
要发挥这种激励作用,应注意评价指标的制订不可过高或过低,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最适宜的指标应定在大多数被评价对象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程度,因此必须将条件评价、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评价一位原来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经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应特别注意三者的结合,既要看到他当前的学习成绩,又要看到他初始的学习基础,还要看到他个人主观努力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评选进步之星,让学生不比起点比进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在积极心理与团队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自我优化与发展。只有公平、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三、以活动转化人,撬动教育的调节功能
教育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