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昆仓造山带丘克苏花岗岩与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构造意义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章绪论
西昆企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缘,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古亚洲构造域”接壤、转换的重要地带,北以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与塔里木地块相接,南以麻扎-康西瓦缝合带为界与甜水海地体相拼接(图1-1)。区内岩柴活动十分强烈,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分布,空间上大体沿缝合带Natte et al. 1996; Mattem and Schneider 2000; Jiang etal. 2002, 2008,2012b,2013;Xiao et al. 2002, 2005; Yuan et al. 2005; Liao et al. 2010)。潘裕生(1994)首先提出在西昆企北部存在着一条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并认为它代表着曾经在此存在的原特提斯洋的残留,早期的西昆企造山旋回与原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塔里木地块与西昆仓地体的碰撞有关。这一观点目前被多数研宄者所接受。然而,原特提斯洋最终的闭合的准确时限依然存在着争议:潘裕生(1996)认为原特提斯洋闭合于晚奥陶世,Matte et al. (1996)则认为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于西昆企地体之下,最终闭合于志留纪;Mattem and Schneider (2000)认为原特提斯的俯冲一直持续到泥盆纪;Liao et al.(2010)通过其对北岩带中大同岩体的研究,结合西昆企地体早古生代晚期碰撞造山的变质峰期年龄(周辉等,2000;计文化等,2007)认为,原特提斯洋盆闭合时间应介于426 Ma到448 Ma之间,即志留纪。
在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长时间的岩楽作用,西昆企造山带区域带状分布的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最有可能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的产物;西昆企造山带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侵入岩体,是对西昆企造山旋回的回应,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制约的研究对于再现西昆企的造山史有, 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岩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作为最为精确的地质年代学测试手段之一,决定了中酸性侵入岩体定年工作的优势;加上火成岩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同位素示踪方法的普遍应用,使之已成为造山带演化研宄的重要工具,并与区域基础地质资料紧密结合,对大地构造环境判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准确的约束(如Pearce et al., 1982, 1984, 1995; Miiller et al.,1992 等)。
本次工作我们选取了西昆企造山带“北岩带”中、前人尚没有开展详细工作的丘克苏岩体(图1-1),对其寄主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0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旨在探讨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的岩石成因,从而对原特提斯演化历史提供更准确的制约。
................................
西昆仓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大多数地段山势险峻,平均海拔约为4000-50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多发,道路交通十分不便,野外地质调查开展十分困难。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的地质调查工作相继幵展,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西昆企的地质科学研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