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育论文用游戏点亮孩子们的童年世界——浅谈如何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的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意即,游戏中既包含着儿童认知的需要,也包含着他们情感上的需要。《纲要》中这样要求:纲要》中这样要求》中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游戏及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行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过程。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超前教育和机械训练不仅会剥夺幼儿童年的幸福,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这些科学理论指导,我坚信: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回顾当下,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做到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吗?我们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改变,我们的课程选择要改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1、一个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就应该把自己变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有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孩子玩的劲头。虽然我们不可能成为孩子,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想让孩子快乐就一定能做到。
2、游戏是孩子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充当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平等参与幼儿游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幼儿发展的评价者(观察、理解和掌握幼儿的个体特点,因人施教)、幼儿经验的扩展者(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丰富幼儿游
戏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幼儿需要的反应者(适时为他们搭建有效地支架,推动游戏更好的发展)。以娃娃家游戏为例。娃娃家里,幼儿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教师则在一旁观察游戏情况。当幼儿总是无所事事地抱着娃娃时,教师转身一变,成为抱娃娃的邻居妈妈:
“你好!我是隔壁丁丁的妈妈,我带宝宝来串门。欢迎吗?”孩子们高兴地表示欢迎。“丁丁妈妈”问:
“你今天要给宝宝做什么好吃的?”幼儿停顿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丁丁妈妈”接着说:
“我新学了XX菜,我家丁丁可爱吃了,我可以教你做。”就这样,两个妈妈将宝宝“哄睡”后,开始忙着做好吃的。娃娃家里顿时活跃起来,又一项有意义的活动生成了。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在幼儿出现游戏问题时,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的情境没有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