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层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11/20/2017
1
本次培训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基层医疗机构常用消毒技术;3、医疗机构消毒的法制化管理。
11/20/2017
2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自2013年3月起,开展为期1年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枣庄市卫生局也制定了《枣庄市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全市一共检查各类基层医疗机构2100余家,从检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是在消毒隔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20/2017
3
一、基层医疗机构在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机构管理者、医护人员对医院消毒感染不够重视。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消毒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对消毒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重视消毒感染控制工作,不重视消毒感染硬件设备建设,普遍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消毒灭菌质量难以保证,医源性感染隐患较大。
11/20/2017
4
2、医护人员消毒知识匮乏。
主要表现在:
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贫乏;
②使用低效消毒剂浸泡需达到灭菌的医疗器械;
③消毒时间短,消毒剂浓度偏低;
④消毒方法不正确;
⑤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未开展监测,盛装消毒剂容器未定期灭菌更换;
⑥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忽视自身的防护。
11/20/2017
5
个人防护不到位
11/20/2017
6
3、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注射器)现象突出。
最主要的现象是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进入口腔的诊疗器械未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口腔诊疗器械。
存在的危险性: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可以增加感染和输液反应,重复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传染病传播。
11/20/2017
7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11/20/2017
8
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变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来源主要有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灰尘、橡胶塞上的橡胶塞屑、液体中微粒沉积。
11/20/2017
9
在临床上单独使用输液静滴治疗疾病的情况很少, 应用最普通的是用输液作其它药物的溶媒或稀释液, 而输液加其它药物后带入微粒污染的情况也很普遍, 同样具有极大的危害。%。
现加药用注射器针头一般为12号或16号, 由于针头粗, 穿刺瓶塞易引起瓶塞屑脱落, 造成微粒明显增多, 穿刺胶塞次数越多, 引入微粒越多。
11/20/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