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杜牧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杜牧(9篇)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杜牧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杜牧(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杜牧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杜牧(9篇)
如何写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推举)一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育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拟易懂,大局部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争论,全班争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快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沟通、情境感悟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精彩。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风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风光?
4、师生沟通。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其次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其次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模糊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如何写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推举)二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方、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怪的夸大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谈论蓄势、谈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缘由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文章一、二节
1.读解释,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读教材,依据课下解释,梳通文意。
3.再读教材,总体把握文章内容,依据赋的特点,找出“体物”与“写志”局部。
第一步总体把握:全文分为两局部,即“体物”局部,包括1、2两段;与“写志”局部包括3、4两段。
其次步反复研读“体物”局部,即1、2段,这是课文的重点局部,要求熟读成诵。
第三步细致研读“写志”局部即3、4两段,弄清彼此之间及与前一局部相辅相成的关系。
4.品读比拟。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展拓展,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一步杜牧主见“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用意。
其次步感悟文章的艺术概括力。
一、解题(教材补充解释1内容):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筑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消耗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夫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别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进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比照、对偶、夸大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爽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概。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分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
如何写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推举)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小黑板,音乐图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闻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爽,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风光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诞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风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留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下列问题:
深秋季节,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下列问题:
2.为什么称为“寒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其次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其次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如何写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推举)四
1、领悟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相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怪的夸大。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1、明确运用想象,夸大等多种手法详细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谈论蓄势,谈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浩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座浩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意铺陈和夸大;结尾多发谈论,以寄予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消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盼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识课文。
3、学生对比书下解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其次层:覆压三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