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小组成员:高国峰
洪志豪
目录
疲劳驾驶的现状及危害
疲劳驾驶报警系统用到的一些方法及其弊端
国内外驾驶报警系统开发现状
对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
我们对于该系统未来的展望及创新
一、疲劳驾驶的现状及危害
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人在疲劳时,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和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2010 年至2011 % %, 大约每年有9000 人死于疲劳驾驶。因此,研究开发高性能的驾驶人疲劳状态实时监测及预警技术,对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意义重大。
二、疲劳驾驶监测的一些方法
驾驶人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可大致分为基于驾驶人生理信号、基于驾驶人生理反应特征、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和基于车辆状态信息的检测方法。
 
  针对疲劳的研究最早始于生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驾驶人在疲劳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会偏离正常状态的指标。因此可以通过驾驶员的生理指标来判断驾驶人是否进入疲劳状态。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包括对驾驶人的脑电信号EEG、心电信号ECG等的测量。
弊端
基于驾驶人生理信号的检测方法对疲劳判断的准确性较高,但生理信号需要采用接触式测量,且对个人依赖程度较大,在实际用于驾驶人疲劳监测时有很多的局限性,因此主要应用在实验阶段,作为实验的对照参数。
 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的检测方法  
  
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的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驾驶人的操作行为如方向盘操作等操作推断驾驶人疲劳状态。对于方向盘操作频率的变化可以显现出来,当驾驶人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操作频率会变小且伴有急剧性。
弊端
总体来说,目前利用驾驶人操作行为进行疲劳识别的深入研究成果较少。驾驶人的操作除了与疲劳状态有关外,还受到个人习惯、行驶速度、道路环境、操作技能的影响,车辆的行驶状态也与车辆特性、道路等很多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如何提高驾驶人状态的推测精度是此类间接测量技术的关键问题。
 基于车辆行驶轨迹的检测方法  
   利用车辆行驶轨迹变化和车道线偏离等车辆行驶信息也可推测驾驶人的疲劳状态。这种方法和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的疲劳状态识别技术一样,都以车辆现有的装置为基础,不需添加过多的硬件设备,而且不会对驾驶人的正常驾驶造成干扰,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开发了利用车辆横向位移量、驾驶人操作量等复合参数来识别驾驶人疲劳状态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利用驾驶人眨眼次数的识别结果基本一致。日本庆应大学(2005) 中岛研究室利用EEG评价驾驶人的睡意,研究发现车辆的横向位移量、方向盘操作量可以用来作为驾驶人疲劳状态的评价指标,而且可以实现疲劳早期预警。
三、国内外开发现状
(1) 司机瞌睡提醒器是配戴在驾驶员耳朵上利用电子平衡工作原理的警示装置,产品中设置了特别灵敏的检测调节器,能测定人低头幅度,(正常情况下司机低头不超过30度),它自动监视司机的坐姿,当司机开车低头的幅度过大时,就会发出报警声音,刺激中枢神经,消除睡意。行之有效地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驶,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gogo850是国内唯一已经商业化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主要检测驾驶员的眼睛开合情况,尤其增加了对瞳孔的识别,睁眼睡觉瞳孔很暗,即使有驾驶员睁眼睡觉也能被识别出,基于红外图像的处理使得产品在阳光下和黑暗里都能进行识别,系统还能对带各类眼镜的驾驶员进行识别,实用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