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区角游戏规则的建立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区的教材与设施,幼儿园老师必须和幼儿一起建立各区学习内容的使用规则。
一、如何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
介绍各区游戏规则时,应避免如背诵法律条文似的一条接一条念给幼儿听,这样的方式是无法让幼儿了解或接受的。老师应先在预备的第二阶段,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形。在这阶段中,老师一定可以发现一些“不愉快”或“不好”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便是说明游戏规则的最佳题材。例如:积木区里人太多、抢积木、霸占积木、丢积木等,老师将问题一一记下,然后在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围坐一圈,一起讨论大家所面临的问题,老师可以趁机引出各种游戏规则。老师甚至可以将幼儿决定的条纹一一写在海报上,以示慎重!幼儿所讨论、决定的条文可能不够周全,老师可加以补充,或待日后看情况再添加、修改或删除某些条文。
各区游戏规则的多寡并无一定标准,但最好不要超过10条,以免使幼儿产生动辄得咎的心理,失了玩兴。而说明规则时应尽量用肯定句以及幼儿能理解的话语来表达,这样才不会引起抗拒的心理。
 
二、幼儿园老师之所以要如此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地和幼儿共同建立游戏规则,其主要目的在于:
●让幼儿深刻体验,在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尽情游戏与学习,但每个人也同时得对自己得行为负责;应该为共有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建立互动法则。学习区活动就好比是一个民主社会的雏形,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权利”与“义务”的真谛。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独立能力。虽然教室里的许多事务,都是由老师做决定与安排的,但老师应随时随地利用机会,将决定权转移给幼儿。久而久之,幼儿便能从中学会分析、判断是非与决定事务的方法,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拾),这是人格独立的开始。
 
三、下面是各学习区游戏规则示例,提供给幼儿园老师们作参考:
 
各区通用
●每次进来( )人玩,挂牌挂满了就先选别的角落等一会再来(先来的先玩,先拿到的先玩)。
●玩完东西,请依(号码、颜色、形状……)将它送回家。
●积木区的东西只在积木区玩,美劳区的东西只在美劳区玩……
●小声讲话。
●在教室里只能走,不要跑。
●如果有人故意撕坏(弄坏、踢到……)别人的东西,就得“休息”5分钟。
●不收拾玩具得人要“休息”5分钟。 
 
阅读区
●一次拿一本书,看完放回架子后再拿另一本。
●坐着看书。
●请一页一页翻书,不然你会看不到好看的图画。
●书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打人、扔的和撕的。
●听录音带时,先带上耳机;听完时把录音机关掉,还要把耳机放回篮子里。
●印章是盖在纸上的,不是盖在……
●自己写“工作单”,写完后把笔收好,并且把工作单放在自己的甲子里。
●竹棒偶是用来演戏的,不是用来打人的。 
 
益智区
●一次只拿一篮(一种)玩具。
●拼图玩完后要拼好才放回去。
●如果发现少了一件小东西(零件),请马上告诉老师。
●不是一“国”的东子,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然的话玩具会找不到自己的家。
●如果发现一个小东西,不知道是哪一“国”的(它迷路,找不到家了),要找老师帮忙。
●不要坐在柜子旁边玩,不然的话别人没办法拿东西。
●不可以坐在篮子上。 
 
积木区
●积木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