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50种中药对温和气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50种中药对温和气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doc

上传人:zhangkuan1436 2015/4/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50种中药对温和气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50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专业: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摘要: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鸡血藤等50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较强抑菌效果的26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木瓜和玫瑰花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其中木瓜的MIC和MBC相同, mg/ml,玫瑰花的MIC为 mg/ml , mg/ ml;儿茶、白芍等5种中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薄荷、远志等4种中药的抑菌强度弱;而柴胡、茵陈等39种中药无抑菌作用。
关键词:温和气单胞菌;中药;免疫防治;MIC;MBC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又称威隆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广泛生活于海水、淡水、污水、土壤中,营腐生,能引起水生生物腹泻、败血症等疾病,是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同时也能引起爬行类、两栖类等冷血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1,2] 。同时,该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能引发腹泻、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症状[3] 。
传统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是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但其会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等缺陷,同时国际上对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也开始有所限制。由于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缺陷及其受到的限制,探讨中药对各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4] 。
与抗生素相比,中药在动物体内不蓄积、无残留,而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病原微生物不易对中药产生耐药性,提高了其抗菌效力[5] 。中药是天然药物,具有毒性低、易降解、安全环保等特点,含抑菌物质,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6] 甚至杀死细菌,有些中药还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使得中药在水产养殖动物的防治抗病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4] 。由于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细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同种中药的不同浓度对同种细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同,所以需要进行试验筛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中草药,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本次试验广泛选取了50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由温和气单胞菌引发的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温和气单胞菌对渔业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很快,尤其是特种的水产发展,随之而来的疾病给淡水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6-9]。而在淡水养殖病害中,温和气单胞菌占有重要位置,致病力甚至强于嗜水气单胞菌[10]。淡水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也被称为细菌性出血症、出血症、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该病是我国水产养殖历史上危害鱼类多,受害鱼类规格范围大,流行区域广、季节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基部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发病严重时,病鱼体表充血严重甚至出血,眼眶周围发红充血而出现突眼现象,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或是血红色浑浊的腹水,肝、脾、肾肿胀,肠膜及肠壁充血,空肠,肠内充气且有大量粘液,部分鱼鳃器官色浅,呈贫血症状。主要发病在一冬龄的鱼种和成鱼;流行水温以28-32℃为高峰,6-7月份易急性暴发。严重时其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90%以上。苏应兵等人从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张晓君等人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体内分离出了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占占主导地位[15]。
同时,随着养鳖业规模的扩大及集约化养殖的普及,鳖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日益递增,其中以气单胞菌引起的危害最为严重,能引起鳖的赤斑、红脖子、出血性肠坏死、穿孔、腐皮、疖疮、白点等多种病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80%,严重制约养鳖业的顺利发展[10-12]。
2 温和气单胞菌的防治
中药防治
防治优势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病原菌的抗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日益严重,导致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使用抗菌中药及其制剂来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手段。中药是天然绿色植物,作为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产物,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著称,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杀灭细菌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在机体内无残留,不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孙红祥等人报道的由多味中药材加工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鳖保宁,对鳖病害有显著防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