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7/11/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
《后汉书·范滂传》记载,东汉人士范滂,少举孝廉,有澄清天下之志,执法不畏权贵,临难敢于担当。后世的范仲淹和苏轼,都以范滂为榜样。少年苏轼立志做范滂,得到母亲勉励,造就其刚正不阿的一生。范仲淹效法范滂,以天下忧而乐,家国情怀流传千年。范、苏二人的表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今天,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强调德治的作用。按照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说法,德治主要在于仁政和教化。相当于为政者拥有的德的仁政,德治更强调使百姓拥有德的教化,讲求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我们讲究以德治国,讲弘扬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是在塑造民族性和党性。
民族性不复杂,有“我是中华儿女”的认知就行。“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是我们民族性中不断传承的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廉”是一个优秀的、公认的子体系。从管仲开始确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后到孔子的“君子三戒”——戒色、戒斗、戒得,以至佛家所摒弃的“三毒”——贪、嗔、痴,无不反贪倡廉,尚廉去奢。法家的韩非子更是主张“清廉方正奉法”,反对“以***之心枉法以取私利”,认为,“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廉,要求为民不取、为官不贪、为政清简。在中华文化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如果有贪的印记,个人的人格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鲜明的民族性。可以说,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底色,就是清廉。
党性也不复杂,有“我是共产党员”的人之足矣。共产党人不仅要有高君宇同志“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革命情怀,还要有镌刻在人民纪念碑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崇高思想,更要坚持古田会议所倡导的“反享乐主义”,“没有发洋财的观念”,像方志敏同志那样安于“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从《共产党宣言》起,***腐化,在党内从来就没有立足之地。因此,我们作为共产党人的底色,也是清廉。
传承这种具有清廉色彩的民族性和党性,灌输不如亲历,说教不如力行。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会场文稿中走出来,轻车简从也可,安步当车也可,粗茶淡饭更无不可,放下架子,脱下面具,与群众打成一片,走进车间学校,田间地头,这样的决策才接地气,这样的执行才落得到实处,这样的监督才更有效。不要以为教化只是和风细雨。树德务滋、除恶务尽,都是仁政。惩戒也是一种教化,对那些***分子,现形就抓,“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姑息不是真爱。
传承这种具有清廉色彩的民族性和党性,还需紧紧抓住青年一代。世界归根到底是青年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让青年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