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3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论文
.freeleyer等人(1995)认为,信任是指尽管一方有权利监控和控制另一方,却愿意放弃这种权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
实际上,信任的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的特征是密不可分的,任何行为主题所发生的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是以相应的认知和预期为前提的,而信任性行为则是相应的认知和预期知道下发生的必然结果。
信任的特点
分析信任的内涵,可以将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特点归纳如下:
(1)信任的程度性。完全信任是指双方都能确信对方的信仰、行为等。完全不信任是指能确信对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完全信任到完全不信任构成一个信任连续谱,现实中的信任经常因为背景不同、对象不同等位于连续谱的不同位置,表现为不同的信任度,极端的完全信任或完全不信任较为少见。
(2)信任的选择性。即极少会有全方位的信任,一方只能有选择性地在某些方面信任另一方。再供应链企业合作中,企业需要相信合作伙伴会诚实地履行合同,单不能完全相信对方一定能无条件地为自己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员工必须明白哪些信息、技术需要保密,哪些可以共享;合作企业应实现签订信息与技术共享协议及对知识产权、技术商业秘密的保护协议。这既可以保护成员企业利益,又能发展高度信任的机制,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
(3)信任的非对称性。双方相互信任的程度不同,常是一方信任对方的程度大于被对方信任的程度,或者相反。比如,戴尔的供应商对它极为信任,因为戴尔拥有极强的实力、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反过来,戴尔对一些供应商,特别是那些实力较弱的供应商就不会非常信任。
(4)信任的感染性。当一方信任另一方时,另一方可能因为对方的信任而做出指的信任的行为;相反,当一方不信任另一方,另一方也会反过来对他持怀疑态度,防范他采取不利于自己的行为;甚至当一方采取了不可信行为时,另一方极可能采取制裁或报复行为。这就是信任与不信任在合作关系中的感染。
(5)信任的易破坏性。由于信任的非对称性可能为一方所利用,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施信方在给予受信方信任后,暴露了自身的弱点处于被动地位,而受信方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受控,可以利用施信方的弱点从中获利。所以,信任是一种非常脆弱、极易被破坏的关系。
(6)信任的经验性。信任是人们对以往经验总结的产物。现实中,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来确定对一个对象的信任度。供应商对于丰田汽车公司的十分信任来源于丰田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历史及自身与丰田的合作经历。
信任的意义
供应链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高度不确定性等使得链上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协调即非常重要又十分困难,就需要信任作为“润滑剂”来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具体地说,在供应链合作中,信任主要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信任可以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合作关系是一种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并共享收益的制度安排,他的正常运行要求个合作伙伴之间再许多问题甚至是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而达成一致所需要的谈判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为判断原有的合作关系能否存续、如何对原有的合作关系进行调整也将增加信息搜索成本。而且,合作各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这一事实决定了再合作关系中利益冲突和决策争端不可避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