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消费金融同质化顽疾待解
曾经的P2P网贷也如之前遍地开花的团购网站一样,风口一旦来临,便都打破了头地往前冲,都想在行业发展初期分得一杯羹。然而当风停水退后,一大批团购网站“死于非命”,在监管政策收紧后,P2P网贷平台也是艰难生存。如今的消费金融恐怕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
在西方,汽车、房地产、家电、通信甚至家具等厂商,都已深度介入消费金融,金融资产则以信用卡公司、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财富管理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切入这一市场。而在中国市场,消费金融的参与者既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内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还包括互联网金融机构体系内的电商消费金融、P2P平台、互联网分期平台。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政策趋严后,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宣布转型为消费金融平台,导致互联网个人征信和场景化消费信贷急剧膨胀,良莠不齐。随之而来的产品同质化也成了消费金融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线上产品成发展方向
为提升消费金融产品的便捷性和改善客户体验,各消费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如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银行类消费金融公司都有专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客户可在线申请贷款。
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类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上具有先天优势。2016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机遇与挑战》披露了互联网类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2015年末,%,%,%。
在渠道、场景双向渗透方面,电商具有先天优势,而且还有海量客户、大数据风控等,不过只能做一些小额度的业务。马上消费金融最新调研报告显示,目前除银行外,很多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推出循环额度产品,即客户在最高限额内分次、循环使用贷款,到期后一并归还或提前分次归还。报告称,%的消费者愿意使用这种产品,而在没有信用卡的人群中,%,超过半数。这种产品类似虚拟信用卡,将对实体信用卡形成冲击。
市场分析认为,全线上、无纸化、快速审批、及时放款、随借随还、循环额度的产品将受到客户青睐,必须要推进,也是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这要求机构具有完善的风控技术,技术到位是基本前提,如果牺牲风控,即使流程再快,体验再好,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模式。
产品同质化严重
任何行业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相似的规律,即明星企业开辟市场,追随者进入市场共谋发展,沉淀之后,便是同质化竞争的存量市场。于是,除了垄断行业之外,同质化几乎成了所有行业的顽疾。
线上产品具有多种优势,可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纷纷相互借鉴,争相开发“近乎完美”的产品,这更加剧了消费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市场调研发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产品以信用卡、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为主,消费金融公司等则以现金贷(包括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抵押消费贷款)和消费分期为主,各家消费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总体来说,同质化现象颇为明显。
现金贷和消费分期是最常见的两种消费金融产品。现金贷额度最高达20万元,消费分期是指客户在消费金融机构合作商户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通过申请个人贷款、办理消费分期,由消费金融机构替客户将费用支付给商户,客户直接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产品。也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消费信托、消费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