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灰雀》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是由【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灰雀》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灰雀》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灰雀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忐忑。
课上,首先认识了几只灰雀,学生在朗读描述灰雀的句子后感受到灰雀活泼,健康,惹人喜爱。我问:如果你看到这么可爱漂亮的灰雀,会怎么对待它呢?有的说:逗他玩,给他食物吃,天天来看它,听它歌唱。还给它们做一个木房子有的说想把它捉回家,在家里好好地养着,可以随时看到它。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在这里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说法做出评价,而是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而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找遍了周围的树林的,却没找到,这时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向他询问见过灰雀没有,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我让学生表演读这句话,并提示性地设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他说了两个‘没’,还打吞(吞吞吐吐,不连贯)。我进而发问:为什么吞吞吐吐呢?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呢?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心里有鬼,犯错误了。而列宁注意到这一点了没有呢?这时孩子们有的说注意到了,有的说列宁没注意到,争论不休。我提醒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列宁的故事,他们马上联系蜜蜂引路这一课,认识到列宁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一定注意到了男孩的这一个细节表现,由此推测出列宁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小男孩知道灰雀的去向。接着读列宁的话,猜想列宁真的认为灰雀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吗?学生马上反驳说:不是的,因为老师在前面介绍过灰雀适合在这里生活,它就不会被冻死再说列宁每天都来看灰雀,还给它们食物,它们也就喜欢住在这里,不会随便飞走的。对呀,昨天都还欢蹦乱跳的,今天怎么会突然冻死了呢?再说就算是突然死了,也应该有尸体呀,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所以我觉得不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列宁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我认识为他后面的自言自语也并不是真正只对自己说,他也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是想表明自己很为灰雀担心。我觉得孩子们越来越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了,而且还注意抓住人物惯有的特点来思考。我惊叹于孩子们思维的细致,我为先前的担心感到多余。
我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灰雀去哪儿了?马上有学生抢着说:是被小男孩捉走了!我反问: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这么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是从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看出来的。如果不是他捉走的,怎么会这么肯定地说会回来,而且知道还活着。还有,就是列宁问他:‘会飞回来?’他又很肯定地说了一次‘一定会飞回来’可以看出就是他捉的最后说‘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说明小男孩说的是真的,而且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就知道了跟他有关,是他捉走的,而不是别人捉走了他要回来的。我追问道:小男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列宁灰雀的去向呢?因为他开始已经说自己不知道了,现在不好说明白了。就只好用行动来表示(放回灰雀)。
我觉得学生已经读懂课文了,于是引向认识道理上。那么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吗?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因为他看到灰雀已经回到了树上。但列宁没有追问小男孩,因为他看到灰雀还是欢蹦乱跳的,说明小男孩可能也是太喜欢灰雀了才捉的,并没有伤害它。他还看到小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错误了,没必要再说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