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多模态成像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特征、分类和分期的应用
大同三医院王巧玲
概述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胸膜恶性肿瘤,占胸膜肿瘤的第二位,约80%的患者有石棉接触史,预后差,诊断后的中位 存活期为9-17个月。事实上,如果在疾病早期能及时诊断和实施针对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国际间皮瘤研究组织根据总体存活率将疾病分为几个等级,分别是:原发肿瘤(T),淋巴结转移(N)和转移性疾病(M),放射科医生可以通过多种医学成像方法了解MPM的临床表现,将这些特征转化为相应的等级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用来评估MPM疾病特征的主要成像手段,能够有效地呈现原发肿瘤,胸内淋巴结病和胸腔外扩散的病变程度。然而,近年来诸如对胸腔的核磁共振成像(MR)以及带氟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成像术(PET/CT)等成像技术作为CT成像的补充也用来分析MPM的患者。胸腔磁共振成像对于识别胸壁,胸腔纵隔膜和横膈膜的入侵非常有效,而(PET/CT)能够精确地显示胸腔内和胸腔外的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性疾病。
危险因素
石棉
第一,职业暴露石棉的人群,特别是直接暴露在蓝石棉下的采矿和磨矿工人。有作者曾对澳大利亚矿那些暴露在蓝石棉之下的人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那个地方曾经是历史上最可怕的工业灾难地之一。不仅矿工严重暴露在石棉之下,而且石棉残渣被用来取代草坪铺在学校的运动场和城镇的广场,结果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大爆发,很多年轻的患者是因为幼时在石棉废料上玩耍所致。
第二,间接职业暴露的人群,即使用石棉产品的工人,如水管工人、木匠、防卫人员、石棉绝缘体安装工人等中也发现石棉相关疾病。
第三,环境暴露石棉的人群,
是指那些身处工业化国家而无意识地接触石棉者,他们占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的20%~30%。
危险因素
猿病40(SV40)
是一种DNA病毒,也被认为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病因之一。这种病毒是存在于人类和啮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强力的瘤源性病毒,可以阻断肿瘤抑制基因。在脑和骨的肿瘤、淋巴瘤和恶性胸膜间皮瘤里已经发现SV40DNA序列,在非典型间皮细胞增生和间皮非侵入性损害中也发现有该序列。有作者推测35至50年前SV40可能通过注射脊髓灰白质炎疫苗悄悄地传播给了人类。这种对SV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机理中作用的假设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它的作用仍然有待证明。
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例乳癌、肺癌等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可累及肺和胸壁,与石棉接触高度相关,潜伏期约20-50年,如果不进行治疗,4-8月死亡;石棉的接触时间和强度能增大MPM的致病性(石棉纤维致癌性与纤维的长宽比呈一定相关性,比率越高,致癌性越高)
通常发生于50-70岁,男:女=4:1,美国的年发生率2500人次
临床症状:非胸膜炎性的胸膜疼痛、呼吸困难
典型诊断:影像引导穿刺、手术活检,敏感性分别约86%、94-100%,播散率4%、22%
实验室检查serum levels of soluble mesothelin-related protein (SMRP)是提高的,METE分析调查研究报告证明SMRP诊断MPM敏感性64%,特异性89% ,CEA、免疫组化渗出液、基因标记可以是阳性的
壁层胸膜多于脏层胸膜,右侧多于左侧,肿瘤可以融合呈胸膜斑块;尸检显示胸膜外转移的机率约55%
分期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分期系统国际间皮瘤研究组(IMIG)对恶性间皮瘤的分期标准(1)
T 原发瘤及其程度
Tla 肿瘤局限于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未受累及。
Tlb 肿瘤累及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也散在肿瘤病灶。
T2 肿瘤累及全部胸膜表面(壁层胸膜、纵膈胸膜、横膈胸膜、脏层胸膜),
横隔和/或脏层胸膜肿瘤互相融合,或者肿瘤从脏层胸膜侵犯下面的肺组织
T3 肿瘤为局部晚期,但有可能切除,肿瘤累及所有胸膜表面并累及筋膜(覆盖、
支持或连接肌肉或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薄膜);肿瘤侵犯胸腔其他部位形
成单一可切除的肿块;累及心包。
T4 肿瘤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累及所有胸膜表面,胸壁有肿瘤弥漫侵犯或形
成肿块,伴有或不伴有肋骨破坏;肿瘤直接穿破膈肌浸入腹膜;肿瘤直接蔓
延至对侧胸膜;肿瘤直接蔓延至一个或多个纵隔器官;肿瘤直接侵犯脊椎;
肿瘤侵犯心包膜的内层并伴有或不伴有心包积液,或者累及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