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历史·文化·理解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文化·理解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5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文化·理解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文化·理解论文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摘要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历史课程;历史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它有两个基本着眼点:共存与共生。即: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通过积极的合作,对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强调的是养***们共存和共生的意识。换言之,它探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借此“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的相互依赖变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
国际理解的前提是承认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此衍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因此,谈“国际理解”无异于在说“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国际理解”最为核心的内容。
学校的历史课程是文化理解的信使。历史所揭示的文化独特性,能够融通共存、共生的观念,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共同遗产的存在,并深刻地感知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尊重文化多元,崇尚和平,实现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

一、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范畴与内涵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特定社会中特定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国际理解,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背景下产生的生存与发展观念,不仅要求教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而且要求它透过广泛、具体的历史事实达成实现人权、国际和平与人类共存的目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质,主要是养成国民的宽容和尊重态度,以及与别国沟通协商和共同行动的能力。因此,无论我们是基于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传统、文化、宗教的视野,还是从处理当前国际事务和应对国际挑战的角度审视
“国际理解”的意义与价值,只要将“宽容”“尊重”“协商”和“共同行动”落实在熟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共同缔造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念方面,我们就不能不借助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视野,并由此获得一个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意识与观念。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统称为《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2 1“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3 1 毋庸置疑,《历史课程标准》已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较为具体的内容是:“初步形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