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热点问题
主题班会
制作:肥乡县第三中学于海金
大洋网讯(记者刘竞宇)10月21日记者获悉,“2岁女童小悦悦13日晚在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事件中的小悦悦(王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小悦悦与爸爸和哥哥的合影
事件回放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五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
睡吧,孩子
作者海烟
睡吧。
别害怕那冷漠的
凝视。
睡吧,孩子。
没有车轮
或另一只车轮
或来自十八双眼睛的
兽类的光
来伤害你。
睡吧,孩子。无忧无虑睡吧,
等雾蔼散尽
你就和一场初雪,在清晨
长着翅膀醒来。
网友诗文
谴责见死不救倡导见义勇为 
靠责骂是骂不出道德的。一波又一波的情绪发泄后,人们认识到,以“小悦悦事件”为切入口,开展全民族大讨论、大反思,唤醒国人良知,重建公序良俗,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近日来,有关大讨论陆续举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问题专家、教师、医生、社工和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导见义勇为、扶助弱小的风尚?如何唤起社会良知?如何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如何强化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如何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站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正面引导作用?广东省政法委牵头组织了以“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为题的大讨论。
“救,还是不救”不应成为一个问题
见死不救无疑应受谴责,但谴责显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小悦悦的遭遇在媒体报道的过程中,一再与“彭宇案”的后果直接挂钩,从而形成了社会的群体性焦虑,这也是对十八路人的谴责在第一时间达到高潮的前因。但可以被大众追溯的是,仅仅在一两个月前,关于扶助老人的讨论余音依然绕梁未去,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谴责“见死不救”的舆论力度。而需要指出的是,之前被置于道德审判席上的是忘恩负义的受助者,而此次则是袖手旁观的潜在施助者,这两者恰好构成了道德事件中的两个方面,令讨论的对象在维度上得以圆满的同时,又在逻辑上达到了完备。
“救,还是不救”,这本不应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训的国度。中国人并非不善于由此及彼、由己度人,相反是有着相当道德自律传统的群体。因此,当前社会对于道德崩坏的印象,绝非群体观念出现不可逆转的倒退,而是道德力量产生反弹的必然结果。而能够对这一反弹进行现实支持的,恐怕并不只是一场大讨论,而更需在法律领域进一步明晰“趋利避害”行为的后果承担,这恰恰是解决一切困惑的关键所在。
愿她一路走好
也希望她的死能点亮人们心中的爱
人与人之间总有那么一种微微的斥力
抛弃冷漠
心与心会相吸
如果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扶,因为道义所然
不扶,害怕遭遇诬陷
扶——事例
1、司机停车救老人被诬陷肇事
2、天津车主搀扶摔倒老人被判赔10万称遭到恐吓
3、车主扶摔倒老人被判赔法官偏袒有损真正公平
4、南京老人摔倒鲜血直流围观者约好互证再救助
5、杨浦区佳木斯路一小区80岁老人摔倒死在家门口
6、老人路边摔倒无人敢扶好心军人出手相救(图)
7、老人摔倒重伤呼救无人理 6名路过大学生施援
8、老人当街摔倒 20余人围观出主意没人敢扶
9、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恐付不起“扶务费”
令人深思的冷笑话
有三个富人在比谁有钱,一个说:我家佣人都开宝马。
另一个说:宝马只是我家的运垃圾的车。
最后一个说:我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
其他两个人羡慕的说:大哥,还是您有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