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1/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
众所周知,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有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品德,较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顺势成人、成才;有的孩子因养成了不良的品德而行为不端、学习落后,在其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走了弯路,甚至失足犯罪等等。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具备良好品德,顺利成人、成才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常抓不懈的头等大事。
第一,培养孩子懂礼貌。有礼貌是孩子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要学会“您好!”“谢谢!”“请坐!”“请喝茶!”“请留言!”“欢迎你再来!”“再见!”等礼貌用语。要使孩子懂得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一个真正懂礼貌的人,将是备受社会欢迎的人。
第二,培养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当孩子会喊爸爸妈妈时,就应该教会他(她)如何孝敬父母。如果父亲或母亲生病,要启发教育孩子学会给父母按时端水送药,问寒问暖。父母下班了,孩子要学会说:“爸爸(妈妈)辛苦啦,请喝茶”等等。当然,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孝敬父母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让“孝敬”这个古老的词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那种“父母病了或老了,孩子连一口汤也不端”,甚至“不理睬父母”等等悲剧少一点发生。

第三,培养孩子懂得谦让。当孩子懂事时,就要懂得谦让:“吃饭时让年长者先动筷”,“吃零食时要给长者留一份”,“让孔融让梨的精神真正体现在孩子的行动上”,“长辈们带孩子坐车,不论孩子走得多累,要养成孩子给长辈们让座的好习惯”,你也不要用“他坐着我放心,老骨头不怕挤”之类的话娇惯孩子。须知,一个不懂谦让父母的人,以后指望他(她)孝敬长辈,指望他(她)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不大可能的。
谦让,不是家长和社会向孩子索取情感报尝,而是必须让孩子吸收的道德营养。
谦让,这一永远不落后于时代的美德,对我们做长辈的而言,只有和孩子一道发扬光大的权力,而绝没有遗忘它的权力。
第四,培养孩子懂得尊重父母与尊重别人。尊重,是指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如意见、权利、劳动成果等)。当孩子开始懂事时,就要逐渐教会他们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重视父母及亲属朋友们的各种正确指点等等,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很难会使人相信他是个尊重同志、尊重领导、尊重人民的人,也很难使人相信他会是个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人。

第五,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孩子懂事时,要教会他(她)“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小朋友”、“爱护家中的一针一线”、“爱护公物”、“爱惜粮食”、“爱护小鸟”……一位情感丰富的家长能从帮助一只带伤的小鸟或一群受困的蚂蚁中引发儿童真挚善良的同情心。“爱”是多么圣洁的字眼。
第六,培养孩子懂得团结邻居。要使孩子懂得,邻里之间尽管既无血缘关系,又无法定关系,但朝夕相处,要和邻居搞好关系。团结邻居要做到:主动关心、帮助邻居。在与邻居相处中,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之道,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邻里道德要求的。相互谅解,礼让待邻。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是难免的,要调节这些矛盾就要互谅互让,做到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那种蛮横无理,各不相让的态度是不对的。为邻居着想,不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如任何时候都不大声说笑,不能把家电的音量放到最高点等。在日常生活中,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