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华师大四日培训体会
定海区东海小学袁优红
从期盼,到经历,到研修归来,静静反思,细细体味,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趁着还没有对记忆的完全消退,赶紧留下一些痕迹。
钟启泉之《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钟启泉,绝对是大师级的教育领军人物,早在课改初期就看过他撰写的书籍,给我们课改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学生具有学习权,每个人天生就有阅读、写作的权力,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集体力量的权利。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
我们衡量一所学校与教师的好坏,就看是否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去维护孩子的学习权。学习,就是从发现学生微妙的差异开始的,它是一种可探测、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以课堂的倾听关系的创建去推进学习共同体关系的创建。关于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是操作层面的策略,为了能好好领会,一边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购买了佐藤学著作,钟启泉翻译的著作《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慢慢在实践中体味吧。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的方式,我们需要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束缚。
我思故我在。
刘良华之《有效教学与行动研究》
两年前,参加省教育学院高端班培训的时候,就已经聆听了刘大师的讲座。不过这个记忆是在听了刘教授具有的南方人特性——“n”与“l”不分的开场白后才确认的。比第一次的讲座更加风趣、幽默,可能面对的是我们一个市的教师,并且现在作为华师大的教授,在自己“家中”侃大山就容易放得开吧。
刘教授给我们阐述了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教育研究的三项禁忌和八大注意。对我们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摸索的一线教师,不愧是一剂快速就能见效的良药。研究其实就是找因果关系,就是学分类。
有效教学的原理就是道法自然,凡事不能违背学生的意愿。例如我们平时开展的最佳顺序教学,最佳时机教学,最佳起点教学,都是顺应了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积累的已有经验,还有他们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在众多的听课、议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的活动都是几乎雷同的,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什么时机呈现,呈现到怎样的程度,都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对待的。这个“对待”就包含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需要不断的修炼!
摘录刘教授关于行动研究的经典格式,共大家参考或者以备自己后用:
:我的困惑
:他人的经验
:我的借鉴
、地点、人物
:每个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3、结果与讨论
变化2 变化3
崔允漷之《聚焦课堂》
崔允漷教授提出了研究课堂底线的标准:至少有85%的学生都在听。不管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评课的老师都是基于这样的目标。这样给了老师上课的底线,老师可以尽管发挥自己的优势,殊途同归,达成目标。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是教师的自觉变革,二是外部听评课制度、教师考核、教师培训等。重中之重的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变革,听评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