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破伤风 ——最熟悉却陌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
周志浩
关于破伤风的历史
3000年前,古希腊
Hippok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
Charles Bell (12 November 1774 – 28 April 1842)
A soldier dying from tetanus. Painting by Charles Bell
1884年 Nicolaier 通过注射土样建立了破伤风动物模型
1889年 Kitasatov and von Behring发现了破伤风梭菌
1897年破伤风抗毒血清提取成功
1914-1918年破伤风抗毒血清开始应用于军队
1924 年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 (Tt)
Tt 二战期间,广泛使用于军队。二战后普遍应用与民众
在上世纪初,破伤风是主要的公共问题
the 406 tetanus deaths after 3983 injuries caused by fireworks during the Fourth of July holiday in 1903. This led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o call for a ban on hand fireworks
---McGrew RE, McGrew MP. Encyclopedia of Medical History. 124:1985:235–236.
二战后破伤风免疫普及
概念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急性、致死性、可预防性。
发生于各种创伤、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人畜共患。
有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某些厌氧芽孢杆菌
(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
艰难梭菌() ------伪膜性结肠炎
破伤风梭菌---形态
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或球拍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
专性厌氧
宿主---人和动物胃肠道,土壤
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芽胞体抵抗力强
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
耐121°C约15分钟
耐1%碘伏和3%的双氧水数小时
破伤风梭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