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文献综述].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问道九霄 2012/2/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文献综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与国际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形成三足鼎力之势。在服务贸易众多项目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上发展得最快的服务贸易项目之一,其以丰厚的利润及对一国和地区经济的巨大贡献日益得到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国际竞争力的关注也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学者已经在目的地竞争力,旅游需求,竞争策略等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国内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日益兴起,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国内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最新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二、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状况
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国际上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Geoffrey & Ritchie(1999)在众多的研究基础上,较为完整的分析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辅助性资源和设施、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目的地管理、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限制性和放大性因素等构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他们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即Crouch&Ritchie模型(CR模型) Peter Murp(2000)等人详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构成要素,构建出用于分析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综合概念模型",并选取加拿大的维多利亚旅游地加以论证,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强弱越来越集中于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质量、价值的感知。 Morley(1992)认为,个人在选择旅游形式时,主要考虑个人自身的收入水平、业余闲暇时间以及个人旅游偏好等个性因素。(1996)提出了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及其环境结构模式,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1998)提出旅游功能系统应由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相关服务设施、旅游目的地交通、旅游宣传信息与引导和旅游者五个部分组成。20世纪末21世纪初,技术知识和人才成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997)(1998)等认为,信息网络取代传统的联系方式,成为旅游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连接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结构、提高信息质量、信息可达性以及传播速度来体现。
(1991)等则指出,旅游地的竞争力不只是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上,而主要是看它的发展潜力,旅游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因子之一,因此在研究旅游地的竞争力时必须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

(1966)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两个互相竞争的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无差异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景点和客源地两者之间是资源指向性关系。Crampon(1966)开创了引力模型,该模型中某一具体时段内,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量与两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旅游目的地景点吸引力和景点容纳力成正比,与客源地的人口数量模型、人口财富和旅游偏好成正比。(1989)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