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观沧海》
——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qiáo)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观沧海
东临碣[jié]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āi], 歌以咏志。
诗歌理解: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
2. 划分层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