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扩大内需的思考和建议论文
.. 进入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逐步由原来的供给不足转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逐步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约束已经成为更具基础性的制约因素。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本版特此刊登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的专题文章,希望给关心此问题的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刺激总需求
刺激总需求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因为只有清楚了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才能正确地分析出哪些因素的变化造成了总需求不足,从而去调节这些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因素,最终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国际因素的条件下,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总需求形成过程的因素,即总需求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二是总需求构成方面的因素,即作为其构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会影响到总需求变动。因此,在刺激总需求时,我们既要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考虑刺激总需求,又要从总需求的构成方面考虑刺激总需求。在这里,我们仅仅探讨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上如何刺激总需求的问题,不讨论从总需求的构成上如何刺激总需求的问题。
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上看,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货币供应量过程、财政收支过程,这三大过程直接影响着总需求的形成,因而如果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来考虑刺激总需求,那么刺激总需求就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付能力又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因而需求实际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果,收入表现为需求的基础,由此决定了刺激总需求必须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就是调整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与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国民收入在现实中实际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一种是货币形态即价值形态,国民收入的两种形态在现实中实际上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即实物形态表现为总供给,价值形态表现为总需求。由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分配是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因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对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就直接涉及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如果国民收入超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膨胀;如果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严重不足。只有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时,总需求与总供给才会平衡。因此,在目前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刺激总需求,就必须改变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的状况,较大幅度地提高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使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增长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来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二,调整货币供应量过程。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货币供应量过程直接决定着总需求的状况。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需要量反映着总供给的状况,货币供应量反映着总需求的状况,因此,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直接决定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导致总需求膨胀,通货紧缩会导致总需求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