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开启课文互助学习
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
编年体
司马温公
温国公
文正
迂yū叟
涑水先生
宋
( )代史学家、政治家。字(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sù)水乡,人称( )。晚年自号( )。卒谥(shì)( ),追封( ),世称(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我载了从( )的史事,历时( )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致治、资助修治通鉴:共通的鉴定资治通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
交流感知作家作品
君实
19
交流感知读清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ɡ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交流感知读出节奏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ɡ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告诉
用
难道
表反问
罢了,表陈述语气
从事
只
就
表感叹语气
谁
研读共品把握词语
助词,无意义
于是
研读共品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倒装句:蒙以军中多务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不过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从此开始读书学习。
研读共品疏通文意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议论天下大事时(省略句:鲁肃与蒙论议),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呀!”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 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研读共品理清脉络
1、本课《孙权劝学》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那个?
劝
2、围绕这一“劝”字,课文展开了故事内容的讲述,那么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三个; 孙权、鲁肃、吕蒙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孙权话的内容分别有:学习的重要性;降低学习要求;委婉批评;现身说教,请依次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研读共品理清脉络
4、找出课文中表现孙权“劝”的结果的原句子。
蒙乃始就学。
5 、分别找出课文中表现鲁肃惊叹吕蒙变化和吕蒙学有所成满意自得的原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言描写;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6、课文是通过何种描写来完成故事情节的?请用“孙权劝学”的结构模式来概括余下的两处故事情节。
互助释疑读出感情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