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申报全国重点镇材料.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申报全国重点镇材料.doc

上传人:mkjafow 2017/11/28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申报全国重点镇材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挥城镇优势带强镇域经济
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全国重点镇材料
一、云阳镇基本镇情
南召县云阳镇位于南阳盆地北沿、伏牛山南麓,西距南召县城32公里,南距南阳市区、东距方城县城、北距鲁山县城均为60公里,是“两市”(南阳、平顶山)、“三县”(南召、鲁山、方城)、“七乡镇”(云阳、小店、皇后、太山庙、柳河、四里店、熊背)交界地带的经济枢纽核心乡镇。镇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256个村(居)民小组,,%。止2012年底,辖区社会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近6万人,是全县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云阳镇曾被命名为“河南省特别试点镇”、中州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以来,多次被河南省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2005年,被列入南阳市50强乡镇,被评为“省级卫生城镇”。2011年以来,云阳镇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一五成就十佳名镇”、“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南阳市五星级城镇”、“南阳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
(一)区位交通及资源优势
云阳镇是南召县的东大门、南阳市的北大门,宛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古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咽喉”之称。境内交通便利,焦柳铁路、S331线、S231线重叠交叉穿镇而过,有县级火车站1个、汽车站1个;镇区建成道路18条
、总长27公里,全镇村村道路总计70公里,道路网健全,四通八达。镇域内金红石、铁、锌、钼、花岗岩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其中金红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开发前景广阔。
(二)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
云阳镇区内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养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教育机构设施健全。通过中央资金扶持和地方筹资,建有中韩中医药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其中私立1所),初级中学6所(其中私立2所),小学7所,幼儿园24所;有中央投资2125万元开设的职业学校3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医疗卫生及养老机构健全。设有县级医院2个、镇级卫生院1个,门诊15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南召县骨伤病医院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完善、医疗器械齐全,执业医师及护理人员队伍完备。每个行政村都设有村级卫生服务室,医务人员均毕业于正规卫生院校,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现全镇每千人拥有医务技术人员4人、。全镇已有5000多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建成“全国模范敬老院”1个,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供养五保老人278人;有农村敬老院2个。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乡镇级的慈善协会,城乡医疗、养老保障和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镇区有文化站1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2万册,配有电影放映机、乐器、体育器械等,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等群众文艺团体;每村都设有文化活动室,配有图书室、电视等休闲娱乐设施。镇文化站定期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设有镇广播电视台1个,实施了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利用mmds系统为全镇住户发射电视信号。水电设施齐全。已建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1个,镇区2万人已用上自来水。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30立方容量的蓄水工程11个,打机井近千个,,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8000人以上,改水受益率提高到97%。境内有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共4座;全镇农网改造完成,供电入户率100%。公共服务职能机构健全。镇直及驻镇单位众多,设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公安分局、两个派出所、法庭、交警队、刑警队等职能单位28家;有中行(河南省仅有2个乡镇设有中行支行)、农行、村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网点10多个;建成液化气站1处;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农技推广、牲畜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疾病防治等。位于镇区的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直属省农业厅,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为全县乃至全省的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完善的城镇服务机构,为云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云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生态大镇、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围绕“突出两项重点(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实现两个突破(苗木花卉产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筑牢两条底线(信访稳定和计划生育工作),夯实两个保障(组织队伍建设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镇情,务实重干,攻坚克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