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偷自行车的人.ppt

格式:ppt   大小:2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偷自行车的人.ppt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7/11/28 文件大小:2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偷自行车的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经典之作 ——《偷自行车的人》
1948年黑白片 90分钟
编剧:意大利西柴烈·柴伐梯尼等
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
本片获1949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外国影片全球奖,
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一、新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从30年代起,意大利盛行一种“白色电话”片的浪漫、温情、伤感的喜剧和家庭情节剧。所谓“白色电话”是指这些影片中主人公家庭的客厅中常常摆有白色电话,这是当时意大利中、上层阶级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构成了意大利大众文化特有的趣味。(脱离现实)
(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与当时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状况有关。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战后的意大利百业凋敝,人民饱受战争的创伤。故在战争的废墟上产生的新现实主义,贫困和苦难构成了其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手法和风格。
(三)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与当时意大利电影的状况也有关。1943年,意大利电影批评家温别尔托·巴巴罗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当时国内电影中存在的浮夸、虚伪、公式化和生编硬造的创作倾向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呼吁发掘表现当前电影中缺少的“新现实主义”。文章很快获得德·桑蒂斯等人的积极响应,引发了在《电影》等杂志上的热烈讨论。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内涵
反对或不满当时充斥意大利影坛的浮夸、肤浅以及为法西斯所谓的英雄鼓吹的风气,面向现实,表现真实,建立大众的、真实的民族电影。
基本的共同现象:如实的观察战争、贫困,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的冲突,心灵的冲突。
三、代表作品
1945年,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诞生。
(1946)《游击队》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8)
德·西卡《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
德·桑蒂斯《艰辛的米》(1949)、《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和《罗马11时》(1952)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美学特征
首先是对社会现实问题和普通人的高度关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的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在局限于用电影来讲述故事,而是致力于按照生活的原貌去真实的再现生活,注意表现意大利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