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通风与灾害防治.ppt

格式:ppt   大小:3,548KB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风与灾害防治.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8 文件大小:3.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风与灾害防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矿井通风与
灾害防治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通风的主要任务; 《规程》对有关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了解井下会产生哪些有害气体及***的定义;了解《规程》对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有哪些要求。
什么叫“一通三防”?
“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止***、煤尘、灭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
水、火、机电、顶板、运输等事故也威胁着安全,但是“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井下空气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要经过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主要是:①人员呼吸、煤和其他物质氧化,使氧含量减少;②混入各种有害气体;③混入煤尘及岩尘;④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了的空气称为井下空气。
第一章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一、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1、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
2、有害气体:甲烷、氢气、二氧化碳。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微溶于水;能使物质氧化,并能助燃
——氧浓度与人的关系:
◆休息时:;
◆工作和行走时:1--3L/min;
◆氧含量减至17%时:静止状态对人影响小,
工作时感到剧烈心跳和气喘;
◆氧含量减至9-12%时:人很快昏迷;
◆氧含量减至6-9%时:很快失去知觉,若不急救
就会死亡。
《规程》第100条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
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2、二氧化碳(%):
《规程》规定:%;矿井总回或一翼回风巷中***%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采区回风巷、%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井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煤或岩石缓慢氧化和矿井水与酸性岩石的分解;从煤岩层中涌出;煤自燃、井下发生火灾或煤尘、***燃烧爆炸;人的呼吸和爆破工作等。
3、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嗅、无毒;;微溶于水;不助燃。氮气含量高时,可使氧含量相对减少使人窒息。
(2)井下氮气含量增加原因:
有机物的腐烂;
爆破工作;
煤岩层中与***同时涌出。
3、***
(1)定义:
从煤岩层内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比空气轻,。
(2)特性:
窒息性;燃烧性;爆炸性。
4、一氧化碳C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臭;剧毒性;浓度达到13-75%时具有爆炸性。与红血球的结合能力强,是氧气的250-300倍。一氧化碳轻微中毒有头疼、心跳、耳鸣等症状,严重中毒会反应迟钝,失去知觉、抽筋甚至死亡。%。
(2)来源:
①爆破工作:1kg炸药爆炸可产生100L一氧化碳。
②井下火灾:1m3木材燃烧产生500m3一氧化碳。
③煤尘、***燃烧或爆炸: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对人的伤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