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83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7/11/29 文件大小:8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黄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多元思想文化对校园冲击日益强烈。社会分化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手段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冲击,青年学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因此,研究和探讨学校舆情话语焦点形成的基本规律,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可以在事态未明朗之前,防患于未然,将校园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研究和构建校园舆情信息监控与处理机制,加强舆情的收集和引导,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提出学校舆情监测与控制管理的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创建和谐稳定校园。
一、学校舆情监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校园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内,舆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在这个社会空间内,学生、教师及管理者都是舆情主体,特别是高中学生,相比较而言,他们接受新思想快,创新意识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容易产生偏***绪。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和引导,极易产生不理智行为,引发群体舆情。校园空间虽然较为封闭,但由于舆情主体知识层次高,信息量大,且在信息传输方面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能够引发校园群体舆情的中介性事物更加复杂,不仅是社会焦点问题,还有一些在校外人员看起来并不突出的事物,也会引发学生群体舆情。因此,学校舆情监控应从调查分析校园舆情主体、校园舆情客体、校园舆情空间环境等方面入手,特别要注意研究学生群体舆论和群体行为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把握校园思想动态。

目前,我国校园舆情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宿舍。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学生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学****压力、思想和心理的困惑都会在宿舍室友的交谈中体现出来。二是社团集会。学校中有众多的学生社团,这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又是能引领校园主导舆论 ,引发学生群体议论的主要环境。社团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对时政问题的讨论,很容易形成舆论冲击波。三是新媒介。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论坛、新闻跟贴、社交网站和微博等个人话语表达形式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与看法、意见,说明“舆情”已从日常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到了网络虚拟空间。

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社会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学校网络舆情是特指与学校有关工作相联系的网络评论或观点。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和交互性,使师生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得到空前的展现,人们只要进人网络便可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场”。当这种基于网络的讨论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进而成为校园网络舆情。另外,近年来的一些涉及到学校的重大事件很多是由网络上的讨论聚集成话语焦点而引发的,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稳定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学校网络舆情所包含的几个内容:
(1)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学生作为活跃的群体,以更加开放的眼界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动荡,对国际国内热点时政问题和事件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尤其涉及与中国有关的事务,当前中美、中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在各大高校论坛上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2)校园建设发展和管理以及重大的突发事件。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成员,他们通过学校论坛积极献言献策,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实现主人翁的归属感,同时校园突发性事件也是他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如果舆论引导失范,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和猜疑心理,使一些小道虚假信息通过校园BBS传播,有些甚至能造成舆论危机,不利于校园管理。
(3)师生切身利益关联性高的事务。如学校政策制定、招生、考试、教学安排、各类收费、职称评定、学生对后勤、宿管等管理服务等问题都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
二、对学校舆情监控的几点建议
,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舆情工作功能。
,建立和完善表达机制。
,掌握舆论主动权,努力提供校园舆论发展的“参考系” 。

5. 学校要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队伍。
三、创新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
1、建立网络舆情汇集机制,构建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网络。学校应设立网络舆情监测机构或专职人员,紧紧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