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像孩子一样画画.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像孩子一样画画.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17/11/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像孩子一样画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像孩子一样画画
先锋艺术家张燕翔,话很少,但对人极其诚恳。几年来任教于中国科大入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数字文化中心。张燕翔没手机,你找他打办公室电话或者他家里的电话就行了,如果两边电话都没有人接,他可能在回家或去办公室的路上,等会打他就会接勤了。张燕翔有句话说得好:现在的入多疲于奔命,少了思考的时间。也许是因为与浮躁的社会留有一段距离,张燕翔变得有些“木讷”,但他可以数年如一日地思考一些并不存在的事物,一些奇特的空间造型,一些童话般的三维世界。张燕翔的艺术直觉就是来自他那个安静至极的内心,一个与现代艺术逐灏接轨的小宇宙。
十年来,张燕翔作为一名新媒体影像艺术家,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他的新媒体影像作品在中国当代独立影像中,总是那样的独特。
我在为燕翔的新媒体影像个展《旋转的梦境》前言中写过:从神笔马良到后羿射日,从亩产十万斤到一天等于二十年,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遇里,充满着神话般的情境。从现代神话到人类集体幻觉,我们的生活是个谜。我想,我们现实的镜像,可以胃神话来描述吗?比如,现代“后羿射日”,是把“发射”这一新技术作为创造艺术的手段用这个“技术”
来向我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是把这一“艺术”当成技术发明的方法来告诉我们梦境也是现实,让我们在恍惚中进入了一个旋转着的梦境?因此,在张燕翔这个具有当代艺术特贡的新媒体艺术影像展与我们的现实之间,我们将看动一个艺术家通过新媒体技术和数学方法建立起的旋转梦境。
03《夏》:通过数学方法对照片系列进行合成与转换,获取了一种不可能的镜头的成像效果,将夏天荷花池边上男孩女孩们消遣夏天的情趣以一种诗意而超现实的画面效果呈现出来。
04《孤岛》:采用定格动画的手法对系列摄影照片进行处理而得到的一个动画纪录片的尝试,通过数学方法对秉材照片进行合成与转换,获取了一种不可能的镜头的成像效果:短片记录了场景中从天到地的各个视角的各个角落,从而实现了一种“客观而全面”的记录。
05《表情》:许多人物在鱼眼镜头前专人忍俊不禁的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被记录并汇集到一个面孔上的眼镜里,记录本身是真实的,但是一系列的表情经过鱼眼镜头光学成像系统的放大变得更加的夸张和有趣,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
《表情》获2007年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全国十佳
DV节目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记录”和“实验”

从张燕翔的作品中,那种孩子式的不受既定程式束缚与幻想的轨迹,从超越肉身的渴望到人造合成世界的建构,从梦幻远程勾通到跨基因的混合叠加,挑战着我们有关现实和人类的概念和看法。张燕翔的这种影像,与当下如火如荼的群众影像运动,有什么样的不同?
我想,影像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记录”和“实验”。
新技术的发明或多或少总会引起社会生活甚至社会体制的某些变化,DV的普及,却使我们对社会的反映、对时代的记录、历史的书写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普通人或“民间”也开始取得历史影像记录的部分“话语权”,同样的人与事,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的表述方式反差很大。尽管“民间”或“私人化”的“记录”是和主流话语体系宏大叙事相区别,是以最“朴素”的影像表达方式而存在,比如通过个体记忆的方式,用摄影机的镜头直接记录现实空间,但是,在今天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突变中,人与生存环境间的异变情境下,仅仅是“朴素”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