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1204
时间:
2013 年12月 15日
一、实验目的
。
。
图7-1 OTL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二、试验原理
图7-1所示为OTL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级,T2 ,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他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
c1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调节RW2,,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 UA=1/,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2和R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理想情况下,Pom=UCC2/8RL,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L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求得实际的POM=UO2/RL。
=POM/PE 100% P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功率Max=%.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从而求得PE=UCC I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5v直流电源 5。直流电压表
6、直流毫安表
7、频率计
3DG6×1(9100×1) 3DG12×1(9031×1)
3CG12×1(9012×1) 晶体二极管2CP×1
8欧喇叭×1,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仿真环境: Multisim 10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电路不应有自激现象。
1。按图7-1连接实验电路,电源进入中串人直流毫安表,电位器RW2置为最小值,RW1置中间位置。接通+5V电源,观察毫安表指示,同时要手触摸输出级管子,若电流过大,或管子温升显著,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原因(如RW2开路,电路自激,或管子性能不好等)。如无异常现象,可开始调试
。
1)调节输出端中点电位UA
调节电位器RW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A点电位,使RA=1/。
2)调整输出极静态电流用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
调节RW2,使T2、T2管的IC2=IC3=5-10mA。从减小义越失真角度而言,应适当加大输出极静态电流,但该电流过大,会使效率降低,所以一般以5-10mA左右为宜。由于毫安表是串在电源进线中,因此测量得的是整个放大器的电流。但一般T1的集电极电流IC1较小,从而可以把测得的总电流近似当作示末级的静态电流。如要准确得到末级静态电流,则可以从总晾中减去IC1之值。
调整输出级静态电流的另一方法是动态调试法。先使RW2=0,在输入端接入F=1KHZ的正弦信号Ui。逐渐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值,此时,输出波形应出现较严重的交越失真(注意:没有饱和和载止失真),然后缓慢增大RW2,当交越失真刚好消失时,停止调节RW2,恢复Ui=0,此时直流毫安表计数即为输出级静态电流。一般数值也应在5-10mA左右,如过大,则要检查电路。
输出级电流调好以后,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记入表7-1。
表7-1 IC2=IC3=8mA UA=
T1
T2
T3
UB(v)
UC(v)
0
UE(v)
注意:①在调整RW2时,一是要注意旋转方向,不要调得过大,更不能开路,以免损坏输出管。
②输出管静态电流调好,如无特殊情况,一得随意旋动RW2的位置。
1)测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