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史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学习历史搜寻史料的途径:
图书馆查询书籍;历史遗迹、博物馆参观、网上查阅
权威人士的研究报告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认为:,,.
史观解读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