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物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题
1、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2、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
3、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4、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5、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材分析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一定很清楚。
学习前,可以通过引导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值现象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观察和总结能力,本节将采用课堂演示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而对于实验的设计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对平面镜的特点进行猜想,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并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现象的观察并由此讨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
本节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百度搜索】平面镜成像视频
http://v./show/YfYV-?from=my&loc=youce_tuijian
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物体与实际物体有区别吗?
导入新课:
某同学发现了如图1所示的现象:
图1
(1)这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2)还有哪些表面能起到与镜子类似的作用?还见过其它类似的现象吗?
(3)为什么从镜中看钟表、看字时会有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
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
【百度图片】:?id=1087&cid=12
w/1/12/**********
w/1/75/
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1)、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