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1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




二00九年元月
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
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
(3)、质量要求:
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整精米率:全部是≥%。水分:≤%。杂质:≤%。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整精米率:全部是≥%。水分:≤%。杂质:≤%。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3、小麦质量标准:
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新的《小麦》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2008年元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新标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将小麦由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规定小麦季节分类在合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
(2)、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采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3)、参照国际标准,调整了中等(三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量指标,%%。
(4)、明确规定供人食用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饲料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5)、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要求。
二、稻谷、小麦的储藏技术:
(一)、稻谷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点:
稻谷具有谷壳保护,对外界湿热和虫害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谷壳的含水量低于米粒,这一特性有利于储藏。
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