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对20世纪早期儿童课程具有最主要影响力之一的是儿童发展理论。
——(美)斯波代克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7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
(一)认知心理学简介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启了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schema,后期用scheme一词)。
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作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
(1)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