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编号: 01
高速公路
某隧道
监控量测周报
(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1日)
某大学隧道监控项目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1
1
1
边坡监测分析 1
1
2
2
隧道收敛情况 2
5
5
5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某区江东街道大田湾村某。隧道洞身顶部及洞口处分布有较多村庄,进出口距离103省道较近,约300m交通较便利,进出口均需修建便道至隧道口
隧址区洞身段在地貌上属丘陵-低山地貌类型,进口处属于陡坡地形,地形陡峻,据现场调查认为隧道进口处属于古崩塌体,近东西走向,后壁近直立,长约500m,宽约20—50m,后壁高约15—30m,隧址区山顶最大高程为310m,进出口处最低高程为260m相对高差约50m;隧道线呈南北走向,与山脊走向斜。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掌握围岩变化动态,对围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通过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与支护体系动态变化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验证支护衬砌设计效果,提供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
本单位于2011年06月11日在某隧道入场,利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对布置在隧道中的各监测断面进行净空相对位移测,并计算出其拱顶下沉位移量,当围岩收敛异常时,及时发出通报,以保证安全施工。针对左右洞边仰坡的滑动情况,我们将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沉降监测,及时对危险情况预警。
本次监测执行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依据是: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3]《岩土工程实验监测手册》
[4]《某某至某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边坡监测
某隧道进口左线开挖,我方为了有效的监测隧道开挖给上方边坡带来的影响较小地带设基准点。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 1某隧道出口边坡布点情况
(2)例常巡视
对地表裂缝进行例常巡查。
边坡监测分析
通过本周的巡视,洞顶边坡未出现常状况,我方将继续进行巡视。
在2011年12月5日~2011年12月11日期间,派专人对边坡和裂缝进行例常巡视,发现边坡开裂不明显,望引起注意。由于隧道围岩自稳性差,我方将加强巡视。
监测组已布置多个监测断面,通过使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量测各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从而得知各断面的净空水平收敛以及拱顶下沉情况,从而快速有效地为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1)测点埋设与测线布置
在开挖上台阶时,先埋设1号、2号、3号三个测桩,对a、b、c三条测线进行测量。待开挖下台阶后,增设4号、5号两个测桩。这五个测桩布设在同一垂直断面上,其中3号测点埋设在拱顶,1号和2号测桩埋设在起拱线以上1米左右的拱腰处,。具体断面布置图如图16所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