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跟着唐诗去旅行.doc

格式:doc   大小:51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跟着唐诗去旅行.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12/1 文件大小:5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跟着唐诗去旅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每一首唐诗,都是鲜活的游历图;
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跟着唐诗去旅行,在诗中寻觅美丽的风景。 
♫节目简介♫
中华古典诗词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
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唐诗、宋词、元曲……
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
有数不清的绚丽华章诵读至今
亲子小家庭现推出一档大型儿童教育公益节目
每天只要8分钟
跟小果一起来读唐诗吟宋词
穿越古今,平仄转合
让您的孩子在中华诗词文化的浸润下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重点字词解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不教:不让。
5、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
6、度:越过。
7、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明月照耀着边关,
自秦汉时开始就一直如此,
但这些跋涉万里去征战的无数将士们,
却还不得返家。
倘若当年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
胡人的骑兵绝对无法这么轻易地越过阴山。
●诵读分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最后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重点字词解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也暗指青楼***馆。
6、半缘:此处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此处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
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
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
我也懒于回头一望,
这也许是因为修道,
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诵读分析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最后一句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