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五环境承载力.doc

格式:doc   大小:11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环境承载力.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2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环境承载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申论考点预测
考点五:加强资源环境支撑力(经济+生态)
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寻求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区域资源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表征区域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目前人类所依存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资源系统,一个是环境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就是这两种系统的复合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它可看作是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的一种表示。
2、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①自然资源变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开发量;②社会条件变量:工业产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讯等;③环境资源变量:水、气、土壤的自净能力。计算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时可采用专家咨询法针对5个要素:大气、水质、生物、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别选取了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组成发展变量集和制约变量集,然后将发展变量集的单要素与相对应的制约变量集中的单要素相比较,得到单要素环境承载力,再将各要素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到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值。
3、资源环境要素承载力
从要素构成的角度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即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其中,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又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目前,关于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的研究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关于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的研究有: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是一个城市资源环境硬性条件,更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综合实力的基础,我们要提高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源环境承载力。要通过这次调研,对我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充分研究和科学评价,提出我市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战略规划,为城市定位、发展规划、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和发展规范。
吕锐锋表示,深圳经过近三十年高速发展,越来越感受到资源环境的压力,市政协牵头的这个课题可谓适逢其时。今后,我们要转变发展模式,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定发展,学会精打细算;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来促发展,走“聪明增长”与科学发展之路。
只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注重资金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杜绝“面子工程”,彻底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倾向,相对来说,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城市地理基础承载力超出后就不容易恢复,因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特别考虑其地理基础的承载力,依据客观条件而非主观愿望研究确定其合理的容量,运用政策、规划等手段调控其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同一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承载力是变化的。一般来讲,人口产生一定压力恰恰是促使城市改善或者增加承载力的动因。例如,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承载力比现在强了许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会导致容纳的人口数量不同。比如说香港,消耗的资源肯定不如北京多,人均产生的效益或GDP肯定比北京高。美国的硅谷消耗的能源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可以从这些方面人手。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室主任叶裕民教授认为,城市综合承载力既然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因此解决不同结构的承载力,其对策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从性质上看,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硬约束的一面,所谓硬约束,就是很难突破,比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本地的资源就这么多,如果需要增加资源就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能突破这种刚性,比如说在武汉发展襄樊,那样饮水成本就低多了。因此,首先需要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缄镇体系规划,引导人口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多发展城市,环境容量大的城市多吸纳人口,进行经济建设。
叶裕民教授说,城镇体系规划我们一直是有的,但是原来的城镇体系规划没有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比如没水了是否应该限制?一个地方水很多,是否鼓励人口集中?通过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规划。我们就可以调整中国的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的一个战略,使中国产业和人口大的分布格局与我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致相适应,减少整个城镇化过程当中城市宏观发展的成本。
其次,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者严重超过承载力,而且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才能够提高承载力的地区,要适度限制量的扩张,通过建立节约型产业体系来提高发展质量,更要设定严格的发展边界;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好的区域多发展城市,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好的城市多积聚资金和人